研究员高宏投资咨询证书号S0620522070001联系方式025-58159175邮箱hgao@njzq.com.cn乘着时代的风,继续高飞!——充电桩行业深度报告行业评级:推荐010203充电桩行业概况市场规模测算未来发展趋势目录ContentsYWDWyRsPnOrQsMsRnQrOpO7N8Q7NpNmMoMpMfQqQzQkPrRpQbRnMrMvPpMrPwMsOoM充电桩行业概况01充电桩基本原理及分类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南京证券研究所外延并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实现补能。其中,充电模式主要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无线充电;交流充电(慢充),即充电桩输入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OBC)将电网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和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进行充电。与直流充电相比,受车载充电机(OBC)功率限制,一般功率小、充电慢。优点是对电网改造要求低,结构较为简单,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直流充电(快充),即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通过直流充电桩内置的充电模块变压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枪输入给电动汽车内部的动力电池。与交流充电相比,直流充电一般具有功率高、充电快的特点,技术和设备与交流充电相比更为复杂,直流充电桩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也较高,更适用于对充电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充电模式示意图数据来源: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充电桩充电方式安装地点安装方式充电接口直流桩交流桩交直流一体桩公共桩专用桩私人桩落地式壁挂式一桩一充一桩多充直流/交流充电桩充电系统图数据来源:特来电官网、满格电新能源汽修、南京证券研究所外延并购交流充电(慢充):内部不包含AC/DC模块,交流/直流转换由车载充电机OBC完成。常见功率为7KW,三相40KW,充电时间一般为6~10h,每个充电桩价格大约为0.2~0.5万元,即建设成本约为500元/KW。根据中国充电联盟6月数据,公共充电桩中,交流充电桩保有量为124.0万,占比约为58%;直流充电(快充):外部充电柜直接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其中,包含多个AC/DC模块,目前常用15KW,通过并联方式扩展功率。另外,还包含计量、监控、辅助能功能模块,保障直流充电过程中的计费与安全。当前直流充电桩/快充分一体机(60KW~180KW)、分体机(360KW~480KW)两类,充电时间可缩短至0.4~1h,充电桩价格大约为5~12万元,建设成本约1000元/KW。根据中国充电联盟6月数据,公共充电桩中,直流充电桩保有量90.8万台,占比约为42%;交流充电桩充电原理数据来源:特来电官网、满格电新能源汽修、南京证券研究所直流充电桩充电原理据Marklines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波动增长态势,从2016年69.89万辆增长至2022年1,051.2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11%。据国际能源署(IEA)在2021年5月发布的《NetZeroby2050》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600万辆。根据其2023年4月发布的《GlobalEVOutlook2023》报告中基于全球各国既定政策目标进行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44亿辆;据IEA的数据显示,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7.20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89.63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24%;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23.69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178.28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99%。据《GlobalEVOutlook2023》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公共充电桩将达670.0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达240.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430.0万台;预计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达到1,270.0万台,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达480.0万台,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达790.0万台。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高歌猛进,充电桩需求较为迫切注:上表中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数据来源:Marklines、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注1:国际能源署(IEA)定义的快充充电桩功率超过22KW,慢充桩的充电功率低于22KW;注2: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GlobalEVOutlook2023》对2021年度及以前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2016至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及增长率2016末至2022年末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及增长率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充换电的需求,充电桩行业在前期受大量的政策与补贴驱动,加快建设进程,近年来车桩比维持在3:1上下。伴随着充电桩市场格局逐渐稳定,厂商盈利模式日渐成熟,充电桩建设也在由补贴驱动逐渐转向市场驱动。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520.9万座,车桩比下降到至2.51∶1,距离实现更低车桩比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665.2万座,同比增长69.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214.9万座,同比增长40.6%(直流充电桩90.8万座,交流充电桩124.0万座),私人充电桩保有量450.3万座,同比增长88.4%。当年累积增长144.2万座,其中公共充电桩新增6.5万座(直流3.1万,交流3.3万),私人充电桩新增23.1万座。国内充电桩行业现状:保有量迅速增长,私桩增速高于公共桩数据来源:公安部、中汽协、中国充电联盟、南京证券研究所公共/私人充电桩保有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南京证券研究所国内新能源车/充电桩保有量变化情况上游:充电桩设备元器件供应商,包括充电模块/功率器件/接触器/继电器/连接器等,代表企业有华为/中兴/盛弘股份/通合科技/英飞源等;中游:充电桩生产和运营方存在业务重合部分,很多主流的充电桩企业采取“生产+运营”一体化模式,代表企业有ABB/BTCPOWER/Daeyoung/盛弘股份/万帮数字(星星充电)/玖行能源/科陆电子/中恒电气/科士达/万马股份等;下游:充电桩下游主要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为主,代表企业有万帮数字/特锐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集团/金龙客车等。充电桩行业产业链注:上图成本构成以180KW(双枪)直流充电桩成本结构为例数据来源: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中经商业评论、充电桩管家、中信建投研究所、南京证券研究所上游:设备零部件生产中游:充电桩及其他充电设备下游:运营商服务及终端功率器件充电模块电感/电容充电枪、线缆传感器/PCB外壳钣金件DSP芯片主控板结构件监控计量设备继电器、接触器直流充电设备交流充电设备换电站充电站整车企业充电收费检测维修保险互联网+其他增值服务11.7%9.3%4.7%3.3%11.7%40.6%7.4%21.2%14.1%4.7%4.3%其他7.7%从充电桩各部件的成本占比中,可以看出,充电模块是充电桩最为核心的部件,以180KW双枪直流充电桩为例,成本占比可达40%。充电元器件行业厂商较多,进入壁垒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带来行业竞争较为充分。经历多年价格充分竞争,充电模块单瓦成本不断下降,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等数据显示,充电模块单瓦成本从2016年1.20元/W下降至2022年0.13元/W,降幅为89.2%;从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中,也可以看到公司各充电模块产品(15KW/20KW/30KW/40KW)价格走势。公司30KW充电模块是营收占比最高的产品,2020年至2022年营收占比分别为78.2%、70.9%、77.3%,其价格分别为3,451.87元、3,358.80元、3,997.03元,由此计算得到的充电模块单瓦价格分别为0.12元/W、0.11元/W、0.13元/W。与产业数据保持一致。充电桩产业关键部分:充电模块数据来源: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充电模块单瓦价格走势(元/W)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第一电动网、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优优绿能充电模块单价情况(元)目前充电桩行业主流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运营商主导、车企主导、第三方主导、国企主导等模式。这些代表性企业或平台主要通过收集充电服务费的方式实现营业收入,此外,其他收入来源例如广告收入、流量变现、配套餐饮、增值服务等也是充电桩厂商致力于拓展的其他收入。充电桩的运营需要运营商、车企、第三方平台的高度配合,因此各方资源的整合也是开展充电桩核心业务的关键。此外充电桩的运营需要考虑场地的选择以及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决定了充电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也决定了充电桩的利用率以及服务费定价,合理平衡收入和成本。国内充电桩商业模式数据来源:艾瑞咨询、南京证券研究所充电桩商业模式分类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第三方平台主导模式代表企业:特来电/星星充电车企自建模式车桩合作模式代表企业:小桔充电/云快充运营模式成熟、布局市场化,对资金规模和渠道资源要求较高服务内容优劣势线上:APP、SaaS平台、充电数据、检测、充电桩增值服务优势:推动竞争、加速新能源车桩推广,加速民间资源整合,运管高效线下:充电桩安装、维修保养、充电站运维劣势:重资产运营且各自为政,较难互通代表企业:蔚来、特斯拉模式特征:闭环生态链、拉动销售、延伸价值链、提高服务质量代表企业:威马汽车+特来电模式特征:提高营收能力、加深数据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扩大经营范围运营模式资源整合: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信息聚集:位置、功率、状态、价格解决方案平台网络/第三方平台B端服务:运营商充电桩一键接入、定制化运营服务平台,充电桩管理+大数据服务C端服务:跨平台充电桩整合,找桩、导航、支付全流程解决方案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国内公共充电桩运营商市占率TOP5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和小桔充电,合计市占率达68.68%,CR10市占率合计达86.20%,CR15市占率合计达94.06%。充电桩运营端市场格局较为集中且清晰。另外,相比较2020年1月充电桩运营商数据,CR5充电桩运营商数量434,684台,至2023年6月飙升至1,475,804台,年化增长率为41.80%,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按照公共充电桩数量的变化来看,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随着市场新进入企业的增多,CR5、CR10、CR15市占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从充电电量的角度来看,TOP5充电运营商合计占比仍然高达81.1%,说明虽然竞争对手增加,导致头部企业市占率下降,但新入场者经营困难程度陡增,原市场领先企业如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等凭借先发优势,依然能够保证其充电桩的使用率。充电桩市场竞争格局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南京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南京证券研究所2020年1月序号2023年6月充电桩运营商数量(台)占比累积占比充电桩运营商数量(台)占比累积占比特来电152,10628.81%28.81%1特来电428,03519.92%19.92%星星充电130,01324.62%53.43%2星星充电391,60318.23%38.15%国家电网87,84616.64%70.06%3云快充343,59215.99%54.14%云快充39,7087.52%77.58%4国家电网196,4849.14%63.28%依威能源25,0114.74%82.32%5小桔充电116,0905.40%68.68%上汽安悦17,8223.38%85.69%6蔚景云97,1134.52%73.20%中国普天14,1522.68%88.37%7深圳车电网78,2683.64%76.84%深圳车电网12,6322.39%90.77%8南方电网72,7883.39%80.23%万马8,7311.65%92.42%9依威能源72,1083.36%83.59%云杉智慧7,6511.45%93.87%10汇充电56,0342.61%86.20%易充5,7931.10%94.97%11万城万充51,4372.39%88.59%珠海驿联5,0590.96%95.92%12蔚蓝快充40,0361.86%90.45%南京能瑞4,6930.89%96.81%13万马爱充29,2781.36%91.81%万城万充3,4920.66%97.47%14上汽安悦24,5571.14%92.95%南网2,1180.40%97.88%15中国普天23,8471.11%94.06%项目TOP5充电运营商合计占比公用充电桩云快充星星充电特来电小桔充电国家电网65.1%专用充电桩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深圳车电网云快充87.7%直流桩特来电云快充星星充电小桔充电国家电网80.5%交流桩星星充电云快充特来电国家电网依威能源65.3%充电总功率特来电云快充星星充电小桔充电南方电网77.3%充电电量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云快充蔚景云81.1%各分类TOP5充电桩运营商占比情况市场规模测算02【收入端假设】:服务费:0.55元/KW·h;政府补贴包含两部分: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建设补贴为总投资额的20%,运营补贴为0.2元/KW·h;【费用端假设】:充电桩每日有效利用率8%;电价0.65元/KW·h,综合电耗7%;检修维护从第2年开始,为设备总额的5%;场地租金为4万/年,每年递增6%;折旧期限:机器设备、充电桩、房屋建筑物均为8年,直线法折旧,残值率为0%;不考虑人工费用,不涉及服务费分成;【建设成本】:以10台120KW双枪直流充电桩为例,建设成本包含4大部分。1)充电桩=10(5.07+0.2)=52.7万(包含安装);2)变压器设备=218.0=36.0万(2个800KVA变压器);3)土地硬化成本(100元/平,300平)+雨棚(220元/平,300平)=6.6万;4)施工费用=7.46万;总计建设成本大约105.76万;直流充电站运营盈利模型测算(以10台120KW双枪直流充电桩为例)数据来源: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充电桩运营情况经营收入运营成本项目评估充电桩数量充电桩功率单桩利用率单桩日有效工作时间年有效工作天数日充电电量电价服务费运营补贴经营收入合计建设投资折旧费用综合电耗综合电价检修维护费用租金成本营业成本年投资回报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台KW%h天KW·h元/KW·h元/KW·h元/KW·h万元万元万元%元/KW·h万元万元万元%年101,200.08.0%1.923302,304.00.650.550.2098.39105.7613.227.0%0.652.544.0047.035.1%4.99101,200.09.0%2.163302,592.00.650.550.20110.69105.7613.227.0%0.652.544.0052.9111.9%2.99101,200.08.0%1.923302,304.00.650.650.20105.57105.7613.227.0%0.652.544.0047.0312.8%2.99101,200.08.0%1.923302,304.00.650.550.1594.59105.7613.227.0%0.652.544.0047.030.6%5.98101,200.08.0%1.923302,304.00.650.550.2098.39105.7613.227.0%0.502.544.0036.1716.6%1.99101,200.08.0%1.923302,304.00.600.550.2095.03105.7613.227.0%0.652.544.0047.031.2%5.98核心假设:未来三年,1)中国汽车销量保持增速1%,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30%/25%/20%,至2025年渗透率接近50%;2)充电桩车桩比按5%速率下降;3)公共充电桩占比保守假设为35%;4)公共充电桩中的快充充电桩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分别为43%/45%/47%;5)新能源车寿命5-8年,报废率参考12.5%;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充电桩保有量有望达到853.7/1,278.4/1,798.9万台,其中公共桩为298.8/447.4/629.6万台。中国充电桩市场规模测算数据来源:中汽协、中国充电联盟、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E2024年E2025年E中国汽车销量(万辆)2,531.12,627.52,686.42,713.32,740.42,767.8YoY(%)-1.8%3.8%2.2%1.0%1.0%1.0%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132.3350.6687.2893.41,116.71,340.0YoY(%)4.0%165.0%96.0%30.0%25.0%20.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2%13.3%25.6%32.9%40.7%48.4%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492.0784.01,310.02,039.62,901.43,878.7YoY(%)29.2%59.3%67.1%55.7%42.3%33.7%充电桩保有量(万台)168.1261.7520.9853.71,278.41,798.9车桩比2.933.002.512.392.272.16车桩比变化率(%)-6.2%2.4%-16.1%-5.0%-5.0%-5.0%充电桩销量(万台)46.293.6259.2332.8424.6520.6公共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万台)80.7114.7179.7298.8447.4629.6公共桩销量(万台)29.133.965.0119.1148.6182.2公共车桩占比48.0%43.8%34.5%35.0%35.0%35.0%快充桩公共-快充充电桩保有量(万台)30.947.076.1128.5201.3295.9快充充电桩占比38.3%41.0%42.4%43.0%45.0%47.0%公共-快充充电桩销量(万台)9.116.129.152.472.994.6慢充桩公共-慢充充电桩保有量(万台)49.867.7103.6170.3246.1333.7慢充充电桩占比61.7%59.0%57.7%57.0%55.0%53.0%公共-慢充充电桩销量(万台)20.017.935.966.775.887.6私人私人桩保有量(万台)87.4147.0341.2554.9830.91,169.3私人桩销量(万台)17.159.6194.2213.7276.0338.4私人车桩占比52.0%56.2%65.5%65.0%65.0%65.0%核心假设:除前页假设外,未来三年,1)公共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以每年5%增长,公共交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仍以7KW为主;2)充电模块单价保持0.13元/W;3)充电模块占充电桩成本比重为40.6%,充电桩价格包含30%毛利率;4)功率器件、电感电容、传感器/PCB、DSP芯片占充电桩成本比重分别为11.7%/9.3%/4.7%/3.3%。中国充电桩配套模块及电子元器件规模数据来源:中汽协、中国充电联盟、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南京证券研究所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快充桩公共-快充充电桩保有量(万台)30.947.076.1128.5201.3295.9快充充电桩占比38.3%41.0%42.4%43.0%45.0%47.0%公共-快充充电桩销量(万台)9.116.129.152.472.994.6慢充桩公共-慢充充电桩保有量(万台)87.4147.0341.2554.9830.91,169.3慢充充电桩占比61.7%59.0%57.7%57.0%55.0%53.0%公共-慢充充电桩销量(万台)20.059.6194.2213.7276.0338.4公共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KW)131.00137.55144.43151.65159.23167.19YoY5.0%5.0%5.0%5.0%5.0%公共交流充电桩平均功率(KW)7.007.007.007.007.007.00充电模块市场保有量(亿瓦)466.2749.41,338.12,336.93,787.65,766.1充电模块市场增量市场(亿瓦)283.2588.7998.81,450.71,978.5充电模块单价(元/W)0.130.150.130.130.130.13市场规模充电模块(亿元)42.576.5129.9188.6257.2充电桩(亿元)136.0245.0415.8603.8823.6功率器件(亿元)11.821.336.152.571.6电感电容(亿元)9.717.529.743.258.9传感器/PCB(亿元)4.98.915.021.829.8DSP芯片(亿元)3.56.210.615.320.9未来发展趋势031)行业增长能否如预期?关键在于单桩能不能盈利,充电站能不能盈利?根据前文计算,可以盈利,但是投资回报期较长,前期投入较高。提高盈利能力的核心关键有两点,一是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可以用惩罚机制防止占桩、提升充电桩灵活性);二是增加服务内容,比如广告(较易实现)、检测(用户认可难)、光储(投入更大)。在发展初期,影响充电桩利用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地段,位置决定了流量,流量才能最为便捷的提升充电桩利用率;2)行业增长的壁垒是哪些?最大的行业增长壁垒在于土地资源的稀缺,这种稀缺性会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快充技术的提升,进一步增长;政府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下乡,可能导致有地方资源的政府性机构或有政府资源的企业拥有较强的优势,其余社会性资本进入阻碍将会加大(一是比较难进入市场,二是不敢过早介入市场,因为有一定概率政府性充电桩建设在周边,将对所覆盖流量产生较大冲击);技术并不是很大的竞争壁垒,根据优优绿能招股说明书,公司2015成立,同年推出15KW充电模块,2016年推出20KW充电模块,2017年推出500V、750V的30KW充电模块,2018年推出1000V的30KW充电模块,2019年推出300V-1000V恒功率充电模块,2020年推出40KW充电模块。技术快速成熟,达到市场领先水平。3)行业发展具备哪些特点?从充电桩分布及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行业最初阶段,通过抢占核心地段、流量高的地段建充电站,以此提高单桩利用率。随着土地资源稀缺性愈发明显,转而进入第二阶段,即提升充电速度,缩短单车充电市场以提高单桩利用率(目前就处于该阶段)。未来,充电站为提高盈利能力,将会在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尝试光储充一体化;从客群的角度来看,最广泛的客群是网约车/公交大巴等营运性客户,其次才是缺乏家充条件,或在外偶尔充电的私家车主。核心点是怎样缓解私家车主在充电等待期间的不适,所以目前充电站大多设置在商场酒店等功能区域。若快充技术提升至充电市场压缩至30分以内,在此前提下,私家车主对公共充电桩的增量需求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二阶助力。充电桩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充电桩行业政策变化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同时,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投资者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南京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分析师声明•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投资评级说明南京证券行业投资评级标准:推荐:预计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0%以上;中性:预计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0%~10%之间;回避:预计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相对沪深300指数跌幅在10%以上。南京证券上市公司投资评级标准:买入:预计6个月内该上市公司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5%以上;增持:预计6个月内该上市公司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预计6个月内该上市公司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10%~5%之间;回避:预计6个月内该上市公司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跌幅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