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气候变化对细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系列报告3:汽车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融文VIP专享VIP免费

气候变化对细分行业
的影响及对策系列报
告3:汽车行业低碳转
型路径研究
2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经济活动
的重要交通工具和载体以及交通运输行业主要的碳排放源汽车的绿色转型步伐决定
了道路交通及能源消耗的减碳程度现阶段行业公认加大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
替代是汽车产业减碳的有效措施之一。
序言
19902021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共计3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2000年为420亿吨2010年为510亿吨2020
540亿吨2021年,除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排放以外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为528亿吨CO2e2019年为526亿吨分部门来看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五个
经济部门:能源供应;工业;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变化;运输;建筑中的直接能
源使用。
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高于其他任何经济
部门,其CO2排放量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1990-2022年,全球交通运输系
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近1.7%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增速高于工业(增长率约为 1.7%)
以外的其他终端用能部门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运输部门的碳排放空前下降随着
近两年国内外疫情逐渐缓解出行需求逐渐恢复随着国家繁荣和经济活动增多人员
和货物的流动性有所增加,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用量和相关排放也相应激增。
(详见图1、图2)
交通运输—— 温室气体主要的排放源之一
3
0
2.5
5
7.5
1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GtCO2e
温室气体排放量
图1:1990-2020年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趋势
数据来源:Climate Watch
图2:净零情景下全球交通运输部门子行业CO2排放量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
气候变化对细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系列报告3:汽车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研究2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交通工具和载体,以及交通运输行业主要的碳排放源,汽车的绿色转型步伐决定了道路交通及能源消耗的减碳程度。现阶段,行业公认加大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是汽车产业减碳的有效措施之一。序言1990至2021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共计3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2000年为420亿吨,2010年为510亿吨,2020年为540亿吨。2021年,除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排放以外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28亿吨CO2e,2019年为526亿吨。分部门来看,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五个经济部门:能源供应;工业;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变化;运输;建筑中的直接能源使用。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高于其他任何经济部门,其CO2排放量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1990-2022年,全球交通运输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近1.7%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增速高于工业(增长率约为1.7%)以外的其他终端用能部门。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运输部门的碳排放空前下降,随着近两年国内外疫情逐渐缓解,出行需求逐渐恢复。随着国家繁荣和经济活动增多,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性有所增加,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用量和相关排放也相应激增。(详见图1、图2)交通运输——温室气体主要的排放源之一302.557.51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GtCO2e温室气体排放量图1:1990-2020年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趋势数据来源:ClimateWatch图2:净零情景下全球交通运输部门子行业CO2排放量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再创新高,超368亿吨,比2021年增加3.21亿吨,增幅为0.9%。2022年,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四大领域,其中电力碳排放增幅最大(1.8%);工业碳排放下降了1.7%;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增长了2.1%,(详见图3)但电动汽车的推广有效抑制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增长。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新车销量的14%以上。(详见图4)若2021年新上路的电动汽车仍是传统燃油车,2022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再增加130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交通低碳排放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排放量的增长相比,2022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碳排放量下降了3.1%,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也为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做出了巨大贡献。IEA《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在能源价格冲击、通胀上升、传统燃料贸易流动中断的一年中,尽管许多国家的用能从天然气转向煤炭,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低于人们担心的水平。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有效避免了额外的5.5亿吨CO2排放。整体来看,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呈现增长趋势。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交通运输行业CO2排放量必须每年下降3%以上。05101520电力和供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GtCO22019202020212022图3:2019-2022年全球四大行业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2022年⼆氧化碳排放报告》0.71.22.12.236.510.313.90246810121416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预估单位:百万中国欧洲美国其他总计图4:2016-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3》552%43%5%(B)按燃料种类分类柴油汽油其它汽车行业是我国CO2重点排放源之一。研究表明,我国交通领域CO2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9%-10%,其中汽车行业占比最高,占70%-80%。2019年,我国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占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8.5%、61.5%;使用汽油、柴油、其他燃料(天然气、醇类燃料等)的车型分别占42.8%、52.5%、4.7%。(详见图5)IEA预测,在“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运输CO2排放量在短期内将继续增长,2030年达到略高于10亿吨的峰值,然后逐步下降,到2060年下降至约1亿吨,比2020年降低近90%,但仍将有大部分排放来自减排困难的国内航空、航运以及长途公路货运领域。(详见图6)未来,中国交通运输行业零碳目标的实现将以道路交通为重点,汽车电动化、交通运输系统高效协同将是推动减排降碳的关键因素。1.30%0.50%0.30%38.20%1.10%3.00%0.01%13.60%2.20%39.70%0.00%10.00%20.00%30.00%40.00%50.00%出租车公交车微型客车小型客车中型客车大型客车微型客车轻型客车中型客车重型货车图5:中国汽车CO2排放构成数据来源:《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A)按车辆类型分类6图6:“双碳”目标情景下,中国交通运输部门CO2排放量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7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交通运输体系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汽车生产涉及各类零部件、技术、生产工艺及流程。车身钢、铝部件通过焊接、接缝和胶水等工艺连接,涂装工艺(清洗、预处理、浸涂、封缝、烘箱等)对应的各个步骤都需要过程材料、能量和水的输入,产生CO2、其他有害气体及废水等。在汽车整车制造的用能结构中,电能消耗占总能耗的70%。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大量碳排放同样源于电力消耗,主要来自电芯生产涂布后的烘烤、注液后的干燥以及分容化成等阶段。因此,电池生产和组装环节的碳排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的脱碳程度,电力清洁程度会极大影响工厂制造端的减碳效果。一般而言,工厂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能源消耗绿色化、降低制造环节碳排放:构建内部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系;向区域内绿色电力企业或向电网直接采购绿电。生产端264.5369.1220.8213.3149.6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常规混乘用车插电混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43.4%59.5%图7:2021年不同燃料类型乘用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gCO2e/km)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2022)执行摘要》产品端以乘用车为例,2021年,在售乘用车的生命周期平均碳排放量按柴油乘用车、汽油乘用车、常规混乘用车、插电混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的顺序依次降低。相较于传统能源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纯电动乘用车相较汽油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43.4%,相较柴油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59.5%。(详见图7)877.3%77.0%70.5%59.1%53.6%22.7%23.0%29.5%40.9%46.4%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常规混乘用车插电混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燃料周期车辆周期车辆周期包括汽车制造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材料加工制造、整车生产、维修保养部件生产)和汽车再生阶段(包括回收拆解、再制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燃料周期包括汽车燃料生产阶段(油井-油箱)、汽车产品能效管理阶段(燃料消耗量管理)、燃料(车辆)使用阶段(油箱-车轮)。汽油乘用车和柴油乘用车碳排放主要来自燃料周期,占比分别高达77.3%、77%。随着车型电动化程度的增加,车辆周期碳排放占比逐渐增大,燃料周期碳排放占比逐渐减小。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其燃料周期碳排放占比为53.6%,而车辆周期占比达46.4%,为传统燃料车的2倍。纯电动乘用车动力蓄电池的材料获取和制造以及车辆使用过程碳排放为零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详见图8)纯电动乘用车中,动力蓄电池碳排放在车辆周期碳排放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以三元镍钴锰酸锂动力蓄电池为例,其碳排放中的约23%来自电解液,约32%来自三元正极材料,约35%来自于电池包壳体中的铝合金。随着车辆电动化程度的增加,动力蓄电池碳排放在车辆周期碳排放中的占比逐渐增大,在常规混乘用车中为0.4%,插电混乘用车中为15.0%,纯电动乘用车中为37.4%。(详见图9)图8:不同燃料类型乘用车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2022)执行摘要》100.0%100.0%99.6%85.0%62.6%0.4%15.0%37.4%汽油乘用车柴油乘用车常规混乘用车插电混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其他碳排放动力蓄电池碳排放一般而言,常规混乘用车的动力蓄电池能量较小,其对车辆周期碳排放的贡献同样较小。图9:动力蓄电池碳排放在车辆周期碳排放占比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2022)执行摘要》9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材料生产阶段排放将占到汽车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45%,到2040年占比将达到85%左右。因此,实现行业碳中和目标不能仅仅依靠汽车的低碳转型,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力。供应链企业的减碳成效可作为整车企业考察供应商资质的重要评估标准,例如,推动供应商采用可再生电力实现碳减排,只有在所有价值创造阶段都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材料才会被采购等,以此实现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此外,新能源汽车使用上游电力的清洁程度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碳减排效果。在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下,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减碳效果有限。电动汽车在行驶中CO2排放为零,但在电力供应(燃料周期)和车辆生产、回收环节(车辆周期)的碳排放水平仍取决于一次能源供应结构。(详见图10)供应链408518070115050100150200250300350燃油车纯电动车材料周期车辆运行上游燃料图10:燃油车与电动汽车(B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对比(gCO2e/km)数据来源:《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10整车拆解回收及零部件再制造同样具有减碳效益,可直接减少资源从开采到冶炼、加工过程中带来的碳排放。研究显示,整车拆解可获取报废汽车中包含的黑色及有色金属、催化剂、电子设备、玻璃及车用塑料等在内的有价资源,其中废钢铁、有色金属90%以上可回收利用,而玻璃及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可达50%。拆解报废汽车获取“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零部件、轮胎、电子电气设备等,均具备再制造条件。与制造新产品相比,这些可重新利用的材料通过再制造、翻新,可实现循环使用,节能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根据预测,2025年,中国车载电池的总保有量将超过20亿千瓦时,需要回收和梯次利用的电池总量将达1.25亿千瓦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镍和钴的总含量达10-20%,锂含量达1-4%。目前动力电池火法、湿法等回收方法已逐步成熟,例如,通过湿法回收化学浸出可实现回收95%以上镍钴锰元素及70%以上的锂元素,并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32%的减碳效应。资源回收标的物范围碳排放源碳排放类型汽车企业组织层面基准年实体拥有或控制的直接、辅助、附属生产系统排放源所产生的碳排放,也称为直接排放能源载体直接碳排放(天然气、汽油、柴油、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制程直接排放;由化学反应产生排放;逸散直接排放;基准年动力站房、四大工艺、其它车间、其它(生活、办公等)能源载体间接碳排放(电、冷冻水、热水、压缩空气等)、外购蒸汽、其它等汽车整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原材料生产、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整车使用、再生阶段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整车原材料获取阶段(含循环材料使用)、整车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燃料周期(生产+使用)阶段的化石能源、外购电力等汽车部件产品生命周期/部分碳足迹原材料获取、运输、零部件生产、使用、再生阶段的设备等汽车部件原材料获取阶段、零部件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再生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外购电力等图11:汽车企业不同标的物碳排放核算范围资料来源:《汽车企业碳中和实施方案研究》11图12: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系统边界资料来源:《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12主要经济体交通领域碳中和路线图及主要路径(详见图13、14)通过《欧洲气候法》,将欧盟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写入法律,并设定了减排中期目标,即到2030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减少55%。在汽车、交通、能源领域,欧盟批准从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车,允许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使用碳中和合成燃料的新车。欧盟理事会还通过了一项法规,为新车和货车设定CO2排放标准:与2021年的水平相比,从2030年到2034年,新车的CO2排放量减少55%,新货车的CO2排放量减少50%;从2035年起,新车和货车的CO2排放量将减少100%,即实现零排放。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可持续和智能交通战略》提出,到2050年,欧盟交通领域碳排放量需降低90%。目前,针对汽车市场,欧盟提出了2030年实现3000万辆电动车的发展目标。增加零排放和低排放汽车销量,从而提升其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占比,这将成为欧洲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欧盟德国:通过《气候保护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德国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包括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1990年至少减少55%。2021年,《联邦气候保护法(修订案)》确立2045年实现碳中和。在汽车、交通、能源领域,要求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由原来的1000万辆提高至1500万辆;延长电动汽车补贴政策至2025年。计划在2026年前,保证德国交通领域中使用的燃料有14%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交通部门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42%。法国:通过《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2020年以法令形式正式通过《国家低碳战略》,设定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颁布《交通未来导向法》,计划2040年以前终止出售使用化石燃料的车辆。此外,设定在2030年安装40万个充电桩的目标。立法鼓励开发充电装置,从2025年起,凡是拥有20个以上停车位的非住宅建筑(车站、机场、超市等)须配备占停车位数量至少5%的充电桩。西班牙:通过《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法案》,主要目标包括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与1990年相比将减少23%,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至少要由目前的20%提升至4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也将从目前的40%左右提高到74%。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西班牙计划到2040年,非商业用途车和轻型商用车新车市场100%零排放,到2050年,实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车队100%零排放。荷兰:《气候法案》设立了清晰的气候目标:相较于1990年水平,荷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30年将减少49%,到2050年减少95%。这些目标进一步通过《气候规划》《国际能源和气候计划》和《国家气候协议》的政策和手段来具体保证落实。作为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荷兰在汽车电动化转型上较为容易,计划到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实现零排放。为实现交通和运输清洁化,荷兰政府将限制性和激励性措施相结合,在限制内燃车购买和使用的同时,通过激励措施为电动车购买者和拥有者降低成本。此外,荷兰政府还高度重视国内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推行国家充电基础设施议程,不断增加当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数量。据电动汽车充电点数据平台Eco-movement统计,荷兰的充电点数量从2016年的2.6万,增长至2021年的8.5万,成为欧洲境内每百公里充电点数量最多的国家。英国:通过《气候变化法案》,确立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与1990年的排放水平相比,英国计划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降低68%,到2035年实现减排78%的目标。计划2030年禁售燃油乘用车及货车新车,2035年禁售混合动力汽车;设置购置补贴、充电桩安装补贴、家庭充电增值税补贴等,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低排放汽车。近日公布的《碳预算交付计划》规定,从2024年开始,零排放汽车在制造商新车销量中所占比例(22%)每年都应增加,预计到2037年将每年减排1600万吨CO2e。挪威:与1990年水平相比,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减少90%-95%。计划到2025年,禁售新的燃油车型,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从2022年起,挪威公共管理部门将不再采购汽油和柴油车型,只能采购零排放的电动汽车。美国:总统拜登承诺美国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52%。在汽车领域,目标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占美国所有新车销量的50%。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其中要求,将在未来〸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清洁能源、医疗保健等领域,其中有3690亿美元的补贴用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2023年,《通胀削减法案》实施细则发布,明确将对国内生产的电动汽车提供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日本:公布《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确认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提出“到2035年,销售的新车100%为电动化车辆(含混动车)”的目标。作为相关支持措施,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消费提供补贴,并进一步提高补贴额度。此外,放款充电桩安装、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仓储等条件限制,对在高速公路上建设充电设施、提供无息贷款等措施将陆续落地,为日本电动车增产和使用创造有利环境。韩国:通过《碳中和与绿色增长框架法》,将2050年碳中和愿景及实施体系纳入法律,提出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2018年下降35%以上的目标。在汽车领域,为实现2030年将汽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4%的目标,韩国政府将大力推动环保汽车的普及,到2025年将普及数量从去年的82万辆扩大到283万辆,2030年进一步把普及数量扩大到785万辆;还计划大幅扩充影响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普及的充电基础设施,将在2025年前加装50万个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中国: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〸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明确了中国的双碳目标——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项政策共同构成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其中,《意见》作为“1”发挥统领作用,对双碳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针对细分领域和行业(能源、工业、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部署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撑措施(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和保障政策(财政金融价格政策)。亚洲l2030年前,通过强制命令型手段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发展,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建立碳排放强度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的双控制度;实施电力领域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纳入其他领域;投融资政策要纳入气候变化因素,抑制过快流向高碳资产。l2030-2035年,巩固碳达峰阶段的减排成效,防止峰值突破。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总量管控制度;构建完善的产业和产品的碳排放标准体系;构建完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的投融资政策体系;有效结合碳排放标准手段和市场激励措施,加速成熟型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l2035-2060年,稳步推动碳排放逐步下降。健全碳中和立法体系;发挥市场价格、竞争机制对绿色低碳产业引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加速推动先进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商业化进程;针对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及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全流程精准布局。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大致分为3个不同阶段:16在交通领域,《意见》指出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方案》提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禁燃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0%左右。《海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中长期行动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海南省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45%,私人用车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全面建成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此外,国家相关部委也陆续印发相关文件,主要聚焦促进新能源发展、鼓励绿色出行、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详见图15)减排55%减排68%减排78%减排约50%-52%减排46%01020304050607080901001990年2005年2013年2030年2035年2045年2050年2060年减排基准(%)欧盟、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中国设定各国减排基准年碳排放为1。2030年阶段性减排目标为基准年的比例。图13:主要经济体的减排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设定简化示意图资料来源:主要经济体碳中和战略取向、政策举措及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4):479-489.最新全球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意大利.罗马2025年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希腊.雅典墨西哥挪威2024年2029年美国.加州2030年中国.海南荷兰德国印度以色列爱尔兰日本.东京丹麦冰岛斯洛文尼亚瑞典英国2032年英国.苏格兰2035年日本.东京加拿大.魁北克胜2040年法国西班牙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图14:各国禁售燃油车计划表政策名称相关内容《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快新能源车发展,逐步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有序推动老旧车辆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探索开展中重型电动、燃料电池货车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对标国际领先标准制修订汽车节能减排标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等。《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大幅下降。《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购置日期在2023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〸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研究制定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构建涵盖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维修企业、回收拆解企业等的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等。探索建立包括汽车整车、重点零部件、车用材料、燃料、资源综合利用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体系。《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政策名称相关内容《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纳入此次试点范围的城市共有11个,其中综合应用类城市8个(北京、南京、武汉、三亚、重庆、长春、合肥、济南),重卡特色类3个(宜宾、唐山、包头)。预计推广换电车辆10万辆以上,换电站1000座以上。《交通运输标准化“〸四五”发展规划》绿色交通领域。以推进绿色集约循环发展,建设绿色交通,落实“碳达峰”目标任务为着力点,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强制性标准,着力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有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标准制修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障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实施交通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加大交通污染监测和综合治理力度,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构建市场导向绿色创新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实现新老标准平稳过渡,并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防止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将绿色出行创建纳入公交都市创建一并推进。图15:2020-2023年中国交通领域碳减排相关政策(未穷尽)19中国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目前,我国人为源年均碳排放量大约为100亿吨CO2。到2030年碳达峰时期,人为源年均碳排放量预计为100亿至110亿吨CO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农业及工业化的快速经济增长期,尚未实现CO2自然达峰,仍处于CO2排放的攀升或平台期。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在确保到2050年人均实际GDP水平比2020年翻两番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背景下,中国仍面临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工业产值占GDP超30%、工业能源消费占65%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的情况下,中国需平衡能源脱碳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我国双碳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支撑双碳行动的科技创新储备不足,技术研发亟待展开。20参考文献BakerMcKenzie.(2021).Spain:Spainformalizesitscommitmenttoenergytransition.Retrievedfromhttps://insightplus.bakermckenzie.com/bm/projects/spain-spain-formalizes-its-commitment-to-energy-transitionClimateWatch.(n.d.).HistoricalGHGEmissions.Retrievedfrom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ghg-emissions?breakBy=sector&chartType=area&end_year=2020&sectors=transportation&start_year=1990EUCommission.(2019).AEuropeanGreenDeal:Strivingtobethefirstclimate-neutralcontinent.Retrievedfromhttps://commission.europa.eu/strategy-and-policy/priorities-2019-2024/european-green-deal_enGovernmentoftheNetherlands.(n.d.).Climatepolicy.Retrievedfromhttps://www.government.nl/topics/climate-change/climate-policyHMGovernment.(2023).CarbonBudgetDeliveryPlan.DepartmentforEnergySecurityandNetZero.Retrievedfrom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147369/carbon-budget-delivery-plan.pdf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21).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Paris:IEA.Retrievedfromhttps://www.iea.org/reports/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22,922).GlobalCO2emissionsfromtransportbysub-sectorintheNetZeroScenario,2000-2030.Retrievedfrom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charts/global-co2-emissions-from-transport-by-sub-sector-in-the-net-zero-scenario-2000-2030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23).CO2Emissionsin2022.Paris:IEA.Retrievedfromhttps://www.iea.org/reports/co2-emissions-in-2022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23).GlobalEVOutlook2023.Paris:IEA.Retrievedfrom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v-outlook-2023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n.d.).Transport.Retrievedfromhttps://www.iea.org/energy-system/transportIPCC.(2001).TheThirdAssessmentReportoftheUnitedNations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Retrievedfromhttps://www.ipcc.ch/reports/?rp=ar3IPCC.(2018).Impactsof1.5ºCGlobalWarmingonNaturalandHumanSystems.Retrievedfrom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sites/2/2019/02/SR15_Chapter3_Low_Res.pdfLegislation.gov.uk.(n.d.).ClimateChangeAct2008.Retrievedfromhttps://www.legislation.gov.uk/ukpga/2008/27/contentsMinistryofEconomy,TradeandIndustry.(2020).GreenGrowthStrategytowards2050CarbonNeutrality.Retrievedfromhttps://www.meti.go.jp/english/press/2020/1225_001.htmlUNEP.(2022,October27).EmissionsGapReport2022.Retrievedfromhttps://www.unep.org/resources/emissions-gap-report-2022UNEP.(n.d.).Transport.Retrievedfromhttps://www.unep.org/explore-topics/energy/what-we-do/transportUnitedStatesDepartmentofState.(2021).Thelong-term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pathwaystonet-zerogreenhousegasemissionsby2050.Retrievedfrom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10/US-Long-Term-Strategy.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荷兰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概况.Retrievedfrom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zwjg/zwdy/zwdyoz/202301/20230103379939.shtml中国政府网.(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Retrievedfrom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02/content_5556716.htm中国政府网.(20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Retrievedfrom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中国政府网.(2021).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Retrievedfrom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9731.htm中汽数据.(2021).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中汽数据.(2022).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2022)执行摘要.于贵瑞,郝天象,&朱剑兴.(2022).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略之探讨.中国科学院院刊,37(4),423-434.张铜柱,温楠.(2021).汽车企业碳中和实施方案研究.汽车文摘(11).Retrievedfrom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CWZ202111002.htm海南省人民政府网.(2023).海南印发新能源汽车推广中长期行动方案.Retrievedfrom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5309/202308/a1c1c3ae48974ef1939423aaa819e665.shtml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2022).城市零碳交通白皮书2022.Retrievedfromhttp://www.iii.tsinghua.edu.cn/info/1121/3277.htm王建芳,苏利阳,谭显春,陈晓怡,&葛春雷.(2022).主要经济体碳中和战略取向、政策举措及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刊,37(4),479-489.谭显春,郭雯,樊杰,等.(2022).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37(4),435-443.车百智库,清华大学.(2022).汽车、交通、能源协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政策研究.Retrievedfromhttp://www.ev100plus.com/#/preview?url=https%3A%2F%2Fevplus-private.oss-cn-beijing.aliyuncs.com%2Freport%2F21ae8140fff1ec51c633230e69fdceb4.pdf%3FExpires%3D1691579274%26OSSAccessKeyId%3DSTS.NUTkk97tkKxaKQVNzdLKyiMky%26Signature%3DP7pjryDRNwgKk6NWE0bf282Cm黄志辉,尹洁,吕晨,等.(2022).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35(2),385-393.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1.11.06关于融文融文成立于2001年,是全球领先的媒体与商情情报公司。融文在全球27个国家与地区设有超过50个办公室,在各行业与领域服务超过27000家客户,在国际各大主要市场成功运作。融文2006年进入中国,在上海、香港、广州设有3个办公室,将全球专业经验与本土特色服务相结合,帮助大型国企、外企、独角兽、各行业领军企业等1000多家知名公司,提供媒体监测、社交媒体监测以及媒体智能解决方案。Meltwater大中华区翻译报告组张雨竹Mediatranslator关注融文微信公众号免费体验媒体数据服务媒体情报全球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监测媒体关系联络与维护记者关系社交媒体聆听与分析利用社媒探索品牌、行业与竞争对手的洞察和趋势社交媒体管理一站式管理内容发布与客户互动消费者情报了解受众的真实客观信息红⼈营销利用红人的力量扩大品牌影响销售情报利用数据力量赋能销售数据和API集成连接内外部数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