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报告-施耐德&德勤&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VIP专享VIP免费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德勤、SEMI联合出品
www.se.com/cn
“绿”动“芯”篇章
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
施耐德电气
商业价值研究院介绍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成立于20215月。遵循严格的
方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产业和商业
进行严谨、实用和创造性的研究,为公众和商界提供融合全球智
慧的专业洞见,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领先智库。
我们的研究团队汇集了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领域
的一线专家、深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参与行业政策和标准
制定的专家学者,也聚集了来自业界各科研院所的学术界领袖、
为企业掌舵的管理层,以及来自于通讯、信息安全、互联网管理
咨询、市场研究等领域的生态伙伴专家。
我们的研究内容涵盖行业、技术、宏观等方面,同时基于
自身发展以及所提供的企业咨询服务中的积累,将深入探讨企业
战略、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品牌推
广等话题,并与社会积极分享研究成果。
我们的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一线调研,以
数据驱动分析,实现深层价值提炼,进而帮助企业中高管理层
把脉宏观,见微知著,助力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把握时代
机遇,加速变革转型。
CONTENTS
目录
序言
1 趋势
1.1 全经济领域脱碳行动势在必行
1.2 电子行业面临的环境监管压力加剧
1.3 脱碳为企业创造新价值
1.4 全生命周期脱碳催生产业链加速合作
1.5 技术创新是快速脱碳的驱动力
1.6 零碳行业生态圈正在形成,支持企业加速脱碳
2 电子信息制造业脱碳的挑战
2.1 脱碳未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脱碳成本居高不下
2.2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能力待提升,深度脱碳难实现
2.3 脱碳技术与行业脱碳实践融合不足,技术驱动无法释放
2.4 生态圈脱碳协作亟需加强,供应链制约脱碳进程
2.5 电子厂房脱碳特殊性
3 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
3.1 两大目标
3.2 四大建议
3.3 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
3
4
5
10
12
14
15
18
19
20
20
21
22
23
24
25
25
39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德勤、SEMI联合出品www.se.com/cn“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介绍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5月。遵循严格的方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产业和商业进行严谨、实用和创造性的研究,为公众和商界提供融合全球智慧的专业洞见,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先智库。我们的研究团队汇集了绿色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管理领域的一线专家、深耕前沿技术的研发工程师、参与行业政策和标准制定的专家学者,也聚集了来自业界各科研院所的学术界领袖、为企业掌舵的管理层,以及来自于通讯、信息安全、互联网管理咨询、市场研究等领域的生态伙伴专家。我们的研究内容涵盖行业、技术、宏观等方面,同时基于自身发展以及所提供的企业咨询服务中的积累,将深入探讨企业战略、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品牌推广等话题,并与社会积极分享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一线调研,以数据驱动分析,实现深层价值提炼,进而帮助企业中高管理层把脉宏观,见微知著,助力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把握时代机遇,加速变革转型。CONTENTS目录序言1趋势1.1全经济领域脱碳行动势在必行1.2电子行业面临的环境监管压力加剧1.3脱碳为企业创造新价值1.4全生命周期脱碳催生产业链加速合作1.5技术创新是快速脱碳的驱动力1.6零碳行业生态圈正在形成,支持企业加速脱碳2电子信息制造业脱碳的挑战2.1脱碳未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脱碳成本居高不下2.2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能力待提升,深度脱碳难实现2.3脱碳技术与行业脱碳实践融合不足,技术驱动无法释放2.4生态圈脱碳协作亟需加强,供应链制约脱碳进程2.5电子厂房脱碳特殊性3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1两大目标3.2四大建议3.3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3451012141518192020212223242525394业内优秀实践4.1施耐德电气实践4.2苹果实践4.3台积电实践4.4意法半导体实践4.5思科实践4.6三星电子实践结语关于作者致谢41424243434444454647序言序言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一组数字,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半导体如同当今世界的“石油和钢铁”,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和基石。可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强大将成为中国未来强盛之“底气”。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车、5G、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将形成强大的未来半导体需求量。与此同时,气候危机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绿色低碳转型正在成为具有规模大、体量大、能耗大特点的电子行业需要正视的新课题,无论是从经济导向、监管力度,还是企业运营、技术创新,再到供应链协同、生态合作等角度来看,一致向“绿”的趋势已成为全球共识。SEMI成立于1970年,是连接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hina本着全球化、专业化、本地化的理念,极力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安全可控国内外企业兼容的供应链。SEMI同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将气候变迁及永续议题视为近期服务产业的重点策略方向,SEMI近期成立了全球半导体气候联盟(SCC),全力支持《巴黎协定》,同时配合我国双碳目标,在低碳环保方面进一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也是该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放眼世界,近两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最热门的话题从缺芯、缺产能,到去年第三季度急转直下,谈论的焦点成为去库存、降价。随着需求不振、销售额下滑,产业进入下行周期。尽管短期寒潮弥昧,我们仍然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保有积极的信念。其中,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企业数量极多的市场,必然也存在着广阔的发展机会。而当国内企业面对诸如技术瓶颈、疫情反复、经济衰退、产业链重整等种种挑战之时,在保持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长期投入的基础上,还应助力加强对绿色低碳能力的塑造,并通过推进产业链协同,共同努力寻找可协调企业发展与减排降碳的“平衡之径”。正因为是整个行业的切实之需,对于在此时看到施耐德电气与德勤共同编制的电子行业低碳转型白皮书,我感到十分欣喜,从可持续发展趋势,到行业降碳挑战,再到提出目标与建议,并展示过往的成功案例,这既是一次横跨领域的有益讨论,也是一种深入行业的经验共享。全球减碳浪潮中,没有一个行业一家企业可以置身事外。对于电子行业而言,更是道阻且长,需要上下求索,因而在这一关键节点之下,这样的思维碰撞与有的放矢,弥足珍贵,也值得我们细读深思。居龙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3趋势11.1全经济领域脱碳行动势在必行1.1.1气候危机加速全球脱碳行动气候危机加剧,碳预算告急面对势不可挡的全球低碳转型之路,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脱碳转型方面具有六大发展趋势。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2015年《巴黎协定》的发布,国内外对碳排放、碳达峰达到了空前的关注。根据荷兰环境评估署(PBL)2020年发布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全球室温气体排放总量平均每年增长1.4%。2019年创下历史新高,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排放总量达到5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全球人均室温气体排放量达6.8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持续,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高出1.2摄氏度,1993-2019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3.2毫米/年。趋势1.5脱碳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经济领域脱碳行动势在必行电子行业面临环境监管压力加剧技术创新是快速脱碳的驱动力全生命周期脱碳催生产业链加速合作零碳行业生态圈正在形成,支持企业加速脱碳(图1)数据来源:德勤5通过科学和经济的综合研究认为一旦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的阈值,将引起全球气候模式发生转变,并造成生产要素和生产效率损失。德勤D.Climate物理气候模型发现,气温升高和经济存在“两阶段”经济损失关系。阶段1,平均气温上升将引起气候变化危害,例如降雨模式转变、海平面上升等;阶段2,气候变化危害将影响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预测全球会在30年内将碳预算耗尽。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我国2020年总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0亿吨,约占全球的29.4%,超过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总和[1]。根据荷兰环境评估署数据,2010-2019年的十年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约为2.3%[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世界整体碳排放增长趋势来看,迫于内外压力,留给中国的“碳预算”指标十分有限,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预计2030年达峰时期我国碳排放总量将被控制在116亿吨以下,即我国未来10年的碳排放增长率不能高于1.5%[3]。电子行业内,碳预算问题更显严重,这是由于电子行业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密集型企业,具有规模大、体量大、能耗大的特点[4]。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主要温室气体排放量6005004003002001000单位: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注[1]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注[2]荷兰环境评估署注[3]中信证券《碳中和全景图》注[4]彭博社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9“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图2)数据来源:德勤6注[5]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注[6]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已设定目标的公司数量已承诺加入STBi的公司数量2022.102021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20102009200837553505325530052755250522552005175515051255100575550525550511161914222826502772361145016367260148353227513349775669997106518172004加入SBTI的公司数量我国室温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050100150单位: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9趋势(图3)数据来源:德勤(图4)数据来源:德勤全球举措,企业在响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是国家的风险,更是全球性的系统风险。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先后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定。各国企业也纷纷做出响应,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官网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10月共有3821家公司加入科学碳目标[5],包含103家中国企业,已设定碳减排目标公司有1817家,占比约48%[6]。7“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ESG披露加强,助力碳中和目标2021年5月24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即《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随着政策制定者对企业ESG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的更新调整,ESG责任投资的理念不断被提及和强调。责任投资已提上全球决策者、投资者和民间团体的议程,从国家、政府层面,正在推动ESG逐步纳入监管,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等领域。交易所层面也陆续在上市规则中规定发行人需要定期披露其ESG报告或管理情况,比如:美国证监会要求2013年美国环保局规定的部分高温室气体排放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其排放信息,中国上海交易所2020年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业务指南》也对碳排放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这对于走在碳中和发展道路前列的企业,更有利于积累碳信用,得到投资市场的青睐,为公司的投融资助力。例如,台积电基于AA1000标准和GRI标准,建立了ESG披露框架。每年通过多种沟通渠道,定期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及ESG趋势,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ESG主题,建立ESG发展目标,设置行动计划,跟踪ESG的进展和效果。81.1.2中国全社会建立脱碳共识趋势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对于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转型不力将会导致产业、能源和技术的落后,带来深刻的经济、社会、自然危害,若抓住机遇,则可以带动中国社会的能源结构转型、催生新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投资和市场,彰显有担当的大国风范。通过近年来中国的实际行动,可以看到中国全社会的脱碳共识逐步加强。中国自主贡献承诺中国政府近期接连在国际会议上宣布中国的脱碳的目标,彰显我国毋庸置疑的低碳转型决心。此外,继国务院颁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我国碳中和“1+N”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明确讲述了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重点任务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者建立互利共赢的产融合作生态。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碳中和除了是国际社会、国家、政府、企业的责任,更是各国居民不可忽视和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国内倡导居民低碳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企事业单位提倡环保办公,减少不必要的商务出行,都是体现公众可持续意识逐步增强的信号。“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宣布—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图5)数据来源:德勤9“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1.2电子行业面临的环境监管压力加剧1.2.1电子行业能耗需求上升,能耗管理与碳排管理压力增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电子行业能耗需求增长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当今全球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广的领域,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快速扩张,代表性消费包含个人电子消费设备、电视和家庭娱乐系统、网络技术以及数据中心等。电子信息行业正消耗全球越来越多的电力,预计到2030年,电子信息行业将占据全球能源需求的7%,而生产和使用环节主导了电子制造企业的碳排放量。“新基建”下,电子信息行业规模扩大,能耗增加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型,为全面促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新基建”概念,提供数字转型、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关注的领域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密切相关,这将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能耗需求的增加。作为国民支柱型的超级行业,不仅需要主动承担低碳减排的责任,也将通过行业自身的科技创新特性助力其他行业进行低碳转型。10趋势1.2.2电子行业绿色发展的监管及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为指导和加强企业进行低碳转型,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陆续出台,这些标准从能源消费和使用效率、生产洁净化、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指导性或者强制性要求。随着电子行业的监管及标准体系日益完善,虽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体系化、标准化指导,但也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去满足行业性要求。2020年9月,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绿色园区评价要求》,推动园区绿色化,要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2019年11月发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2020年5月发布《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9年1月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2021年1月发布11“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注[7]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1.3脱碳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碳交易市场扩大、碳排放监测技术与系统完善,企业排放成本增长碳排放交易是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是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碳减排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2011年10月我国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启动中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行业外,预计“十四五”规划期间,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和造纸等行业将陆续被纳入全国碳排放市场。当前中国碳交易市场支持现货交易,期货等其余交易手段陆续开发中,包含两个交易品种:碳配额和CCER(国家核证自愿资源减排量)。随着全球减排进程日益推进,未来碳价预测均具有走高趋势。根据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预测,中国二氧化碳价格预期在2030年将增至93元/吨,相较于2020年增长率近45%[7]。这意味着,碳中和会给各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不小的“绿色成本”。企业的配额不够用,就需要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去买;如果企业节能减排做得好,分配的碳配额用不完,就可以到市场上出售获益。碳信用与企业融资能力挂钩,基于碳信用的金融工具逐渐丰富国际市场将投资分为气候友好型投资和非气候友好型投资,前者能够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实行,而后者可能对应对气候变化产生阻碍作用。二者享有不同政策和待遇,对气候友好型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动员和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能够有效抑制污染性和高碳投资。基于碳信用的金融工具日渐丰富,例如中央人民银行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纳入央行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会对绿色项目贷款有所青睐,低碳产业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1.3.1成本与融资12脱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基于联合国RCP6.0排放情景,德勤利用D.Climate模型进行情景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不作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排放量相对于当前水平并没有显著减少)将导致中国造成约人民币180万亿元的经济损失(按现值计算);而相较于气候不作为,若快速进行脱碳转型,则全球不仅可在2040至2055年实现温升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到2070年,也将为中国带来约116万亿元(按现值计算)的收益。低碳产品市场价值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和公众对于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低碳产品价值在日益凸显。例如新能源汽车对于环境社会的正面影响带动了新能源车企的快速发展;电子行业更是通过低碳产品认证,监督企业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监测,吸引客户购买并评估市场反馈。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阶段不断提高性能、提高能效。自2008年起,通过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所做的努力,所有主要产品线的平均产品能耗降低了70%以上,此外2020年发布的产品机身采用可再生材料,降低产品的碳影响。国产品牌京东方也推出了创新型低碳产品——电子纸和电子价签。由于其具有耗电量低、可循环利用率高的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在社会应用端成功推进了无纸化阅读、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购物、无纸化物流的普及,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可行的显示解决方案。其中,京东方的电子价签因起步较早,具有高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电子价签市场的第一位。其替代的普通纸质价签保护了数万余棵树木免遭砍伐,并通过收集修复并再次投入使用价签,使各行业企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大幅减少。1.3.2减排经济价值趋势13“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1.4全生命周期脱碳催生产业链加速合作践行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是重要一环供应链(包括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交付,售后服务,端到端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平均是公司直接排放的5.5倍,成为75%的企业减排过程中具有挑战性的一环。供应链减排是降低企业、行业碳排放的高效方式。首先,数字化手段可以将各个独立企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数据进行整合,提升整个链条碳排信息的透明度和连通性;其次,由直面终端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利润率的下游企业带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合力减排,可以降低单一企业低碳转型高额成本带来的压力,使得全行业脱碳成功成为切实可行的目标。1.4.1供应链脱碳是电子行业脱碳重点141.5技术创新是快速脱碳的驱动力生产过程与工艺改进促进制造环节能效提升、碳排减少2020年中国供应商填报的前五大减排活动中,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效率位居第一,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的污染物和碳排放成为企业首选的转型行动。宁德时代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融入到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致力于生产工艺的突破创新。宁德时代借助数字化仿真软件,实现了电池包热管理,并改善了生产工艺设计,使其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线仿真。如,RGV(有轨穿梭小车)可按照软件设定的轨道自动搬运材料和为设备上下物料,机械手可自动拆盘、码盘。在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帮助下,宁德时代大幅缩短了研发时间,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了每生产单位的碳排放量。技术创新将是带动企业进行快速脱碳的驱动力和重要支撑因素,布局和规划低碳/脱碳技术研究,是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电子信息行业的脱碳技术包含生产工艺改进、负碳技术、能源技术、数字化技术等。1.5.1生产过程及工艺改进宜选用高能效标准的设备,各系统合理匹配生产工序的用能需要,通过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提升厂房的运行效率,从经济效益和减碳目标来讲都非常有价值。——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谢志文中国供应商2020年填报的五大减排活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效率建筑资源效率废弃物减少及材料回收公司政策及行为改变低碳能源消费31915410410195(图6)数据来源:德勤趋势15“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CCUS技术(碳捕集、封存和利用)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长期来看,企业若想实现碳中和,不止是需要依靠减排,也需要考虑如何吸收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连接现在与未来能源的桥梁”,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关键碳减排技术方案之一。CCUS技术指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循环再利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当前CCUS技术尚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电子信息行业应该加大对于负碳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与研究机构/大学等进行研发合作,携手商业伙伴共同探索CCUS技术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促进中国的负碳技术发展。节能提效与新能源是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的重中之重节能提效与新能源替代是我国进行碳中和转型的核心战略手段,“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能源结构转型,通过能源强度和总量双控。数据研究发现,如果要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度以内,2050年前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减少40%~70%,预测节能和提高能效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为37%,发展可再生能源贡献为32%,燃料替代贡献为8%,发展核电贡献为3%,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贡献为9%,还有12%贡献由其它技术满足。促进终端电气化将有利于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国内企业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燃气约为50%~90%,燃煤则通常不高于40%。而生产环节的工业流程作为制造业务的支柱,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调查发现,大部分制造商计划于2035年实现45%的工业流程电气化率。工业流程因电气系统的设计、产能、流程可控度及灵活性均优于现有系统,拥有更高的性能寿命,在能源产能过剩时可平衡剩余负荷,可提升系统效率,有利于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1.5.2能源技术:节能提效、新能源替代、终端电气化16趋势1.5.3数字技术:与能源管理、碳排管理的融合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管理融合,促进供电侧和消费侧能效提升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从供能端,数字化技术将提升配电系统和电网的智能化,提升配电系统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加强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监控、状态感知、环境感知,减少配电系统的故障风险和运维成本,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从消费侧,加强企业对于整体用能预测和计划、用能情况监控、用能调度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能效管理水平。数字化技术与碳排管理融合,增强企业碳足迹管理透明度企业进行碳中和的第一步是掌握碳排放情况,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碳排管理融合,帮助管理者直观了解碳排放情况,做出应对决策;监控、记录和分析生产和运营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数据,对高碳排放环节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连接上游供应商,收集和分析供应链的碳排放数据,实现供应链脱碳目标。17“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1.6零碳行业生态圈正在形成,支持企业加速脱碳政府发布监控和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加速脱碳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监管标准的发布,中国政府正稳步推进低碳体制机制建立,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激励企业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体系,依法开展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加快全国用能权、碳排放交易权市场建设,推动企业加速脱碳。金融市场响应政府号召,加强绿色金融发展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之后,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中国一方面,支持绿色项目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截至2021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6万亿元,存量规模全球第一;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相关激励及约束机制不断完善,人民银行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业绩评价,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并陆续推出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专业服务提供商借助自身经验,帮助企业转型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能力,缺少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精准感知,难以制定出既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又符合外部环境变化的切实可行的减排目标、转型战略、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因此,脱碳前端企业和专业服务提供商应借助自身优秀的转型经验,帮助其他企业开展转型之旅。18电子信息制造业脱碳的挑战2从我国整体脱碳进程来看,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设立脱碳目标并制定脱碳解决方案,但是整体来看仍处于被动合规或者减排理念认同阶段。研究发现大部分企业认为脱碳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会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以上问题反映,当前我国相当一部份企业未把脱碳当作价值创造的抓手,若仅通过购买绿电、购买碳排放配额等手段进行脱碳,则势必造成企业脱碳成本的居高不下,且长期来看难以实现深度脱碳。若将脱碳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例如研发设计低碳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在市场和客户端的认可度;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探索脱碳的可能性,例如通过绿色采购、绿色研发、绿色制造、绿色包装和运输等策略,将脱碳融入企业的经营过程,加强企业全员的脱碳意识,降低脱碳成本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长期的绿色经济效益。2.1脱碳未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脱碳成本居高不下2.2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能力待提升,深度脱碳难实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在实施碳中和策略和行动之前,第一步需要测量、盘查自身碳排放情况,通过高质量、可靠的碳排放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减碳目标。而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需要加强对于全生命周期的排放管理能力,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监管方面,由于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不属于国家八大重点碳排放行业,因此电子企业多缺乏成体系的碳盘查模板与规划。•市场方面,第三方碳排放管理产品与服务尚不成熟,尤其是针对电子行业特性与需求的碳排放管理市场有待完善。•企业当前的碳排放数据集中于范围一、范围二,缺少对于范围三碳排放数据的测量,即未考虑供应链的碳排放影响及气候环境风险。•企业自身碳足迹测量能力不足,还不能独立准确的测量碳排放数据、完成碳排放报告和监测计划等文件的编制。“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202.3脱碳技术与行业脱碳实践融合不足,技术驱动无法释放能源科技是支撑我国能源长期安全转型的战略保证。根据我国能源统计司数据,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7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5.9%。若想实现“3060”目标,中国在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比应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以上,即低碳能源联合占比达到35%。因此当前我国需要立即强化能源技术与行业脱碳实践的融合,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推进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的持续降低。发展循环经济和数字化技术,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绿色发展与全社会减排“双赢”目标。电子信息制造业在产品原材料、制造环节和使用环节都可能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排放和废弃污染物,例如半导体电子厂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旧的移动电子设备等。如何通过循环利用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创新技术与工业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强对于采购、研发、生产、运输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这些环节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打造循环可持续的电子信息制造供应链是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之一。(图7)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公开数据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30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95.0%85.0%75.0%65.0%55.0%45.0%35.0%25.0%15.0%5.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电子信息制造业脱碳的挑战212.4生态圈脱碳协作亟需加强,供应链制约脱碳进程国家大力提倡构建绿色产业生态圈,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虽然中国在颁布一系列绿色供应链建设的政策措施,但放眼中国市场,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的认知度还不足,主动延伸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国内企业数量仍相对较少。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协作性脱碳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企业管理体系建设难度大,企业若想实施绿色供应链转型需要从公司战略层面出发,建设完整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实现跨部门的全业务域合作,此外数字化技术和管理手段也要同步发展,这给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带来了巨大挑战。•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需加强,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不局限于企业自身,还需要协同上下游企业、政府及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如何通过激励政策、监管措施促进多主体、多环节协作,给予企业政策、资金支持,减少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转型风险,也是挑战之一。受电子行业终端企业影响,供应链脱碳进程正逐步向上游推进。以苹果和台积电为例,台积电作为为AppleWatch、iPhone、iPad和Mac提供所有的定制AppleSilicon芯片的供应商之一,正设法采取更加坚决的减碳措施,帮助企业满足苹果公司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保持竞争力。台积电公司履行以ESG指导委员会为内部最高层级的ESG决策中心,由董事长出任主席,制定了中长期ESG发展方向。从生产制造角度,台积电积极通过再生能源技术,2021年购买约12.3亿度再生能源、凭证及碳权,海外子公司100%使用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占全公司用电量7.6%,目标是2030年新厂再生能源占比20%以上,并逐年增加购买量,达到全公司生产厂房25%用电量为再生能源,非生产厂房100%使用再生能源;从供应链脱碳角度,正积极与上游供应商协作,以《台积电供应商行为准则》为行动依据,通过《可持续管理自评问卷》、RBA稽核等手段促进供应商采集积极手段降低环境风险。“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222.5电子厂房脱碳特殊性电子行业是高度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对生产和环境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而且其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原辅材料的种类众多,设备繁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等也是多种多样的,加之其生产对能源质量要求较高,电能需求量和稳定性都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电子行业的生产特性和用能特性导致了电子厂房的脱碳特殊性。电子厂房的脱碳特殊性包含脱碳技术复杂、脱碳周期较长、脱碳与生产需求较难同时满足等。生产工艺复杂,导致脱碳技术复杂:电子厂房的废弃物与污染物不仅包含二氧化碳,还包含废水、废气、固废等。以芯片厂为例,生产过程是在密闭的生产区及设备内进行,各生产区在厂房内又独立、分隔,化学品的供应全部采用管道,若需要对于芯片厂进行废气处理改造,则不仅需要考虑终端废气如何处理,还需要考虑气体运输环节各管道的改造,且不能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因此导致电子厂房脱碳技术复杂。电能质量需求高,工厂产能紧张,导致脱碳周期长:电子厂房具有高耗电的特点,2021年9月起,全国各省陆续开始执行"能耗双控",这使得英特尔、辉达、高通、恩智浦、英飞凌、日月光等公司的大陆工厂均有了时间不等的停电、停工。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行业的脱碳问题也随之暴露:为维持生产而购买的碳排放量的成本将逐渐难以控制;在限电的情况下,在可以生产的时间内大规模加量生产,可能导致短时间内碳排放量过高;电子厂房无法短时间内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设备能耗使用而降低碳排放,导致脱碳周期延长。连续生产要求高,提供稳定的电力为脱碳大前提:电子行业中芯片、半导体等产品的生产有着复杂的工艺制程,对生产环境有着极高要求,电力是否稳定、机器运转是否正常都直接影响着产品良率的稳定。就目前情况而言,水力发电普及难度较大,而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稳定性较低。因此,在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如何加强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以保证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平稳运行,将是电力行业脱碳的重要挑战。电子信息制造业脱碳的挑战23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1两大目标电子工厂达成低碳可持续的两大目标企业价值提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循环利用实现零废弃物填埋总量,在显著扩大制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绝对碳排放量。此外,通过协作与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协同发展从而降低低碳转型成本,以期减少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碳排放,进一步利用科技减少气候影响。同时ESG成果已被全球机构投资人列入投资衡量指标,通过企业产品与品牌价值的提升实现低碳转型的经济效益。产业链脱碳达成: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完善低碳标准体系,实现企业减排目标,助力供应链端到端低碳转型。“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实现自身运营的可持续再到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可持续,企业需要在组织层面建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相应权责体系,在运营层面制定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绩效指标,并从供应链和品牌价值的角度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主业。(一)组织层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企业应当以身作则,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首要任务即在企业内部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组织。建议由集团总部级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项目制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以及区域或站点级别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或EHS经理,建立灵活敏捷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组织。由总部级委员会负责可持续战略及路线图的制定,统领建设和健全符合国家对于《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低碳转型治理体系,集团可持续长远发展相关的政策、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并后续支持和监督企业转型策略的实施。项目制工作小组负责结合总部战略和技术专家建议、制定并推广行之有效的低碳改造方案,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及运营绩效。区域、站点级的负责人主要职责在于实施区域或站点级的具体低碳转型和运营优化方案,对区域或厂站的实际能源消耗、碳减排量、废弃物生产量等关键指标负责。自上而下明确的管理及权责体系,既能够保障可持续管理向上融入治理层面,又能够向下促进各子系统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执行。3.2四大建议3.2.1价值交付能力25施耐德电气用户侧团队主动能源管理团队架构多站点规模化复制:覆盖全集团的AEM区域能源管理经理—推动多站点级的运营优化和AEM绩效追踪—进行项目可交付成果验证—新增设施采购(如需要)AEM项目负责人—明确集团内的能源管理团队组成及分工—对集团级的项目结果负责—总结并披露AEM的运营绩效站点现场设施经理&EHS经理—对站点的能源及减排结果负责—推动AEM项目在站点的部署落实—新增设施采购(如需要)执行AEM战略结合专家意见,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能源绩效跟踪承担项目整体责任项目层执行区域/站点级的实施方案对区域/站点级的AEM指标负责区域/站点级别决定AEM战略蓝图承担集团的责任领导层指导委员会站点管理团队项目核心团队SEAEM项目负责人集团AEM项目负责人集团AEM经理SEAEM项目经理区域主管专家(采购/节能/软件)区域AEM经理站点负责人现场负责人(设施经理)能源采购专家IT负责人购电负责人设施/工程负责人能效提升专家能源绩效跟踪软件专家数据支持SEAEM销售经理站点站点站点站点区域运营分部区域运营分部集团总部“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图8)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图9)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26(图10)数据来源:GreenGauge,CDP(二)运营层面,制定及实施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绩效指标在日常运营层面,建议企业基于对ESG相关的监管现状、风险评估与机遇分析,制定科学和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路线图,并且制定务实的分解行动计划和关键的绩效指标。同时,为实现企业内数据信息标准化、可追溯、可对标,企业应当破除信息烟囱,搭建横跨各子系统的统一的数据平台,确保一致的统计方法和口径。制定灵活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可持续委员会当以企业在环境排放、社会影响和治理水平现状为基础,对标行业水平和竞争对手水平,提出一系列的优次目标和可行的方针策略,并随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优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温室气体减排管理、能耗和能效管理、废物管理以及水资源综合治理等等。分解行动计划依托于低碳转型路线图,适用于不同区域内工厂、办公楼等运营实体,由项目制工作小组牵头起草,具体实施方案涵盖IoT数字化改造、设备节能改造、本地可持续能源部署、智能微网优化和可持续能源采购等等。不论是针对可持续发展蓝图,抑或具体实施计划,都需要设定可跟踪、可量化的标准化绩效指标体系和考核目标以衡量和监测进度。关键绩效指标建议分为集团级、区域级和站点级,从而激励内部快速转型。以数字化、标准化为基础,加强节能减碳技术和经济性研究,提升能效,降低成本,建造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世源科技总工程师吴晓斌(三)融入主业,打造全供应链和品牌价值的可持续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27“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范围1排放是指由组织控制或拥有的源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GHG)排放。(例如,与锅炉,熔炉,车辆中燃料燃烧相关的排放)范围2排放是与购买电力,蒸汽加热或冷却相关的间接GHG排放。范围3上下游供应链的排放,但该组织间接影响其价值。在电子厂商的排放集中在范围2和购买的温室气体(范围3)中,范围3占半导体厂商总排放量约占50%,主要来自上游购买的特种气体。范围2排放量约占27%,下游排放集中在销售产品的使用上。然而大多数下游类别的数据透明度很差,根据Imec公司的估计,与移动设备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约有75%是在制造时产生的,其中近一半来自芯片制造过程。除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外,在范围3上下游供应链的排放占据企业总排放的很大部分,因此打造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是企业全方位脱碳的重要一环,建议企业从研发设计、部件采购、生产制造、运输交付、服务环节将可持续目标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将脱碳融入主业。研发部门可在满足产品功能、质量要求的同时从顶层设计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和影响。针对上游供应链,企业应当比较选择低生产排放、环保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或可在采购协议中标明相关要求倒逼上游供应商升级转型。生产制造阶段,建议电子工厂着眼于打造牢固的数字化基础、用能清洁化和电气化改造,实现生产低碳排。通过绿色包装和电气化运输实现到客户环节的绿色交付。(图11)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将可持续目标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服务(咨询)端到端可持续供应链生态设计战略规划体系设计执行优化绩效展现生态标签GreenPremium评估专业的第三方审核认证培训能源管理/精益咨询数字化EcoStruxure提升效率循环经济持续可循环的供应链的创新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达到12%绿色运输车辆运输减少15%碳排放生态1000主要供应商减少50%碳排放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85%ECO28“双碳”背景下,客户对于低碳产品“绿色溢价”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持续上升。从技术创新的绿色产品设计到全供应链的脱碳,产品被赋予了更高的“绿色价值”,继而也变相丰富了品牌价值的可持续属性和企业盈利来源。电子制造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满足其日益发展的低碳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促使企业脱碳转型的重要内生动力。此外,企业在自身转型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已验证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以及一批成功试点案例,对其相关利益方有一定借鉴意义,企业可以通过推广、咨询进一步赋能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打造绿色生态圈。3.2.2碳资产管理能力碳资产是指在强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配额排放权、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碳资产具有同质性和稀缺性,在相应的碳交易定价机制下,同时具备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3.2.2.1碳足迹监测能力测算企业碳足迹的核心在于碳排放数据管理,排放源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企业碳足迹管理至关重要。提升碳排放数据监测能力可以考虑从如下四个角度考虑:A)确定测算方法与工具。企业应明确测算方法与工具,编制碳足迹测算过程中所需监测排放源数据清单,确定每一个排放源测算方法及排放因子选择。依据确定的方法学及工具,搭建企业内部数字化测算模型。B)测算企业碳足迹。以监测数据作为输入,依据“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原则和技术体系,通过模型保证企业碳足迹测算量的真实、准确、完整。实现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数据质量是企业碳资产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C)搭建碳排放监测平台。在企业内部搭建设施、工序层级的数据监测体系,制定并实施碳排放监测计划,梳理监测设备与监测器具台账并保障建设设备的维护与定期校验,实现数据监测可操作性及核查工具的标准化。D)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能力和水平。气候变化议题已经成为各国家政府和监管机构关注点,也是ESG合规要求中重要披露内容。企业应结合实际开展核心团队人员在碳监测、盘查、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多元化能力建设,及时准确将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与行动信息进行传播。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29注[8]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3.2.2.2绿色金融与投资为减轻企业由于减排所造成的短时间成本增长,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国家在金融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对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提供支持。企业应灵活利用绿色金融及碳金融工具推进低碳转型进行资金规划。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证监会等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界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的同时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2021年4月,新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进一步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引导更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实现国内绿色债券支持范围与国际市场相关标准趋同亦将提供重要保障。《目录》适当调整绿色产业支持的重点,增加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农业、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领域类别,优化对绿色装备制造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支持,支持产业的链条式“绿化”[8]。2021年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以资金手段鼓励企业以更高的标准减排。相比绿色债券,碳中和债资金用途范围较窄,不仅需要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同时必须能够产生碳减排效益,且要求环境效益可量化。同时,碳中和债券针对信息披露要求覆盖发行阶段和存续期:发行阶段要求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估认证报告,详细披露对应项目碳减排环境效益和其他环境效益的测算方法与结果,甚至可具体到单个募投项目每年理论碳减排量和其他污染物减排量,并且鼓励发行人披露企业整体的碳减排计划、碳中和路线图以及减碳手段和监督机制等内容;存续期间需要在年报、半年报中披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募投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定量的碳减排环境效益等内容。2021年4月,交易商协会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是指将债券条款与发行人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挂钩的债务融资工具。挂钩目标包括:(1)关键绩效指标(KPI),对发行人运营有核心作用的可持续发展业绩指标;(2)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是对关键绩效指标的量化评估目标,并需明确达成时限。第三方机构对这些指标进行验证,如果关键绩效指标在时限内没有达到预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标,将触发债券条款的调整。因此,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可以引导发行人实质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实现发行人主体层面的碳减排和碳中和。除上述债券外,绿色金融还覆盖碳配额质押贷款、碳信用质押贷款、碳配额回购融资、碳信托、绿色结构性存款、碳基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配额托管等多种形式。企业应积极投入绿色金融创新与突破,实现低碳转型,更好地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生态圈,迎接低碳未来更早到来。303.2.2.3碳排放权管理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面对挑战,企业必须要抢抓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聚焦于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综合配置优化和业务运营管理优化。同时,数字化技术也是企业节能降本、增效提质,构建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促进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能源生产、使用侧节能和效率提升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于数字经济企业自身实现减排降耗,以及为非数字部门减排提供技术支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助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以制造环节生产可视化、生产透明化,以及赋予工厂预测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时间、提升良率和降低成本;而对于先进工艺能够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产品性能、优化生产和产品设计。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各制造环节开展智能化的实时优化控制,从而对整个工艺环节进行全流程监测、控制和调节,最终实现工艺优化,自动运行。该类数字化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流程性行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在企业提质、降耗、减碳等方面可以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权是指排放主体能够排放温室气体或减排主体能够产生碳抵消的限度,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商品,可作为价值性资产和稀缺性商品在市场中交换流通。碳排放权管理主要指企业的碳排放情况、配额交易及具备产生碳信用价值的减排项目管理。企业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现碳排放权的市场价值,其本质是在环境管制目标的指导监督下,各用能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碳排放责任再分配的过程。碳排放权的价值随着碳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动而变动;从长期的市场变化规划来讲,碳排放权的价值反应碳减排的成本。针对重点排放单位,碳交易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推高低碳排企业的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将企业减排的努力转换为经济动力。“遵守环保法规,尊重客户标准,关心员工健康,持续改善环境”一直是扬杰科技秉持的环境质量方针,作为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车载的供应商,我们积极投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我们鼓励团队员工提出可节能建议,透过产品设计及工艺改进等方案,降低半导体器件功耗提升性能,直接或间接助力新能源发展。生产活动中我们通过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清洁能源替代、节水工艺改造提升,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减污降碳协同,提升公司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助力公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扬杰科技运营总监许晶晶3.2.3技术与创新能力数字化运营管理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1“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终端电气化1)工业流程工业流程是所有制造业务的支柱,也是提高效率,实现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目前,工业制造流程中的能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能源,这些燃料要么直接用于供热,要么间接用于公共设施系统。施耐德电气认为推动资源保护和助力精益生产的业务计划,首先是加速工厂和车间的电气化。例如,将高效率的工业电机应用于生产流程中的压缩机、电梯、泵等设备。该类电气系统的设计、产能、流程可控度及灵活性均优于传统工业流程系统,工业流程中的电气化转型将成为企业低碳减排的重要战略方针。2)物流车队工业车队的电气化也是企业低碳化转型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现阶段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物流和运输车辆仍以内燃机汽车为主,尽管缸内直喷、增压技术、稀薄燃烧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燃机汽车的碳排放水平,但与电动汽车的“零排放”标准还相去甚远。德勤建议企业加速向电动车队(EV)转型,该类电气设备的维护、运营成本和碳排放水平远低于燃油设备。3)工业空间电子企业除洁净区外其余工作区域制热和水暖设备也应当更多的使用电气资源。德勤建议企业构筑电力驱动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并和日渐普及的智能互联建筑管理系统组合,加速利用电气资源优化工厂、仓库、办公场所等工业空间,实现更高效的建筑能源管理。2)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数字化技术需解决企业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的矛盾,并对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运行控制全方位考量,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比例。3)透明碳排放管理为了在低碳背景下的碳交易市场中,实现低成本履约,甚至从碳市场获益,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碳排放管理是唯一高效的解决方案。德勤建议企业从以下功能维度建立透明碳排放管理系统:•通过碳数据核算、核查、阈值以及接口管理等量化功能高效收集日常碳排放数据,统一进行大数据计算,使企业全方位了解自己的碳排放水平。•通过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标行业排放水平,预测未来排放量,为企业碳减排以及开展碳交易提供决策建议。•对企业各相关层级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集团层面的层级管理、机构管理、用户管理、碳资产管理(碳配额及CCER等)以及碳减排项目流程管理等,以实现时效性碳价预测,助力保值增值。参照国际国内碳排放报告格式自动生成可编辑、多格式的碳排放报告的功能,以满足企业碳交易、碳披露等不同诉求,通过可视化分析增加数据透明度,增强企业/行业与生态圈伙伴的联结与互动,助力形成良性减排生态。32创新能效管理1)数字化能效管理平台融入了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能效管理平台,能够大幅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实现能源产销预测,帮助企业实现能源精细化和制度化管理。这种智能化能效管理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在线能耗监控,而且可以通过基于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的能源管理应用查找到能耗漏洞,诊断不合理能耗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优化综合解决方案,提高终端用能效率。2)机器的节能芯片的生产过程需要几千道工序涉及上百种机台设备,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要改变整个产业链的芯片制造过程绝非易事。对于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零部件以及升级技术来提高效率,解决排放问题。其设备制造商的总体碳排放量仍将增长,因为其大部分碳排放来源于客户对产品的使用。设备制造商要实现其最新机器的节能目标,以期帮助自身亦帮助终端用户减少碳排放。3)储能技术发展创新储能及多能互补集成技术对加快发展企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储能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从而推动企业能源低碳转型的技术路径被业界寄予厚望。目前有多种多样的技术可以用于储存能源,其中有几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储存可再生能源。电化学蓄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储存氢能,热力系统,泵送液体,甚至是闲置的电动汽车(EV)都是目前或即将投入商业使用的储能技术。循环利用技术1)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半导体产业在制程上需使用大量纯水进行清洗步骤,因此,晶圆厂房在用水设计上,除了检讨用水量的合理性之外,必须提高用水效率,通过全过程的循环利用,细致的工艺排水分类处理,实现工艺水回收。回收水再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用量的依赖,作为用水效能的主要目标。一幢有节水观念的厂房或建筑,不但能减少用水量,提高回收水的再利用比率,甚至具备新水源的开发能力。在水效能的评估方面,鼓励通过新科技及节水设备或系统,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减少生活用水的消耗。另外,雨水,中水的回收再利用,特别对耗水量大的厂房或建筑来说帮助更大,也是重要的节水手法。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32)废料回收利用与半导体制造相关的主要废弃物包括用于光刻的溶剂、金属电镀废弃物、特种碱基清洁剂、废硫酸、硫酸铵和氟化钙。此外,在运营中还会产生废弃塑料、金属、厨余和一般办公垃圾。如何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将废弃垃圾资源化,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提高废料处理效率,还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达到废弃资源的二次利用。例如通过SRS回收技术,采用负压蒸馏+精馏回收剥离液,减少危废排放。利用废液铜回收技术,在高双氧水浓度的情况下,将废液中的铜回收等等。通过先进技术手段,企业应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做到源头减量(Reduce)、重复利用(Reuse)及回收循环(Recycle),最终送往填埋和焚烧的废料减到最少,无限趋于零,避免资源成为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3)废弃产品回收利用同时电子终端产品都属于电子废弃物法律规定的范畴。因此设备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和其他各方需共同合作,寻求二手电子产品的共享解决方案。同时制造商还需采取措施,将环境因素纳入的产品设计中,以尽量减少电子产品在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友好、员工爱戴、社会尊重、客户信赖”一直是TCL中环秉持的愿景,作为光伏新能源的头部企业,我们持续推动智能制造,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生产过程循环回收技术应用、生产过程低排放-无排放技术方面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推进工业4.0生产方式运用,提升柔性精益制造能力,在智慧工厂和绿色工厂积累了独特的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TCL中环项目投资建设部可再生能源替代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提升和相应技术成本的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经济上更加可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逐年降低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快速进步,其能量转换效率大幅提升,制氢成本显著降低。工厂内部或园区内部,亦可通过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产生的电能也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的能源结构优化,从而促进企业完成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从而从能源端实现低碳减排的得目标。同时企业亦可寻求其他途径以实现碳补偿,例如参与新建太阳能或水力发电厂等。“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34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加密技术、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账本系统等集成技术,可帮助企业在对供应链进行碳盘查和碳核查时,打通企业全链的碳排数据,监测实时碳排放数据,从而降低从设计、制造、运营、维护乃至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水平。同时,其上链的数据具有不可伪造、难以篡改、全程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的公信力。供应链协同施耐德电气供应链专家顾俊表示:全产业生态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企业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一定离不开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协同合作。这其中,供应商将不再仅作为传统意义上产品提供方,而将伴随着客户企业的低碳转型进程,不断地与客户企业形成能力上的持续匹配和优势互补。3.2.4生态圈协同能力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5在企业通往碳中和的道路上,供应链减排是关键环节之一。目前诸多大型企业已向供应链施压,主要通过制定供应商准入机制和建设供应商管理系统两个途径优化材料和零备件的选择、采购、包装、仓储、运输及回收利用,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并节约资源,促进和帮助供应链上游供应商转型。EcoStruxureTM生态MicrogridAdvisor高碳活动再生能源替代从碳密集型能源转向低碳能源权益+抵消平衡平衡无法减少的排放价值链供应链推动推动价值链/供应链向低碳经济的过渡Scope3资源效率降耗更有效地进行运营Scope1&2避免能源供给管理BusinessGrowth现状不变减少排放公共承诺·SBT1.5or2.0°C·碳中和·零排放·碳积极碳目标达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全球数据管理·预算与预测·能源大宗采购·能源组合风险管理01·能源效率潜力识别·目标分解和可执行计划·现场项目交付·微电网技术部署·绩效跟进02·可再生能源机会评估·现场项目开发与交付·Offsite可再生能源采购·营运服务·企业低碳出行03·自愿碳市场评估·抵消策略制定·抵消采购·交流与报告04·Scope3足迹评估·供应链参与研讨会·供应链Scope1和Scope2减少计划·价值链计划(LCA,循环经济...)05企业集团级的可实施的碳中和路线图(图12)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二氧化碳基线“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36产业链协同从政府、行业、企业、第三方检查机构角度出发,共同加强电子信息制造业低碳减排的产业链协同。政府需不断建立健全碳核查体系,保证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数据可靠性、准确性;行业应推动MRV体系建设,第三方核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进行自身碳排放报告进行周期性核查,提升企业公开报告的可信度。与行业利益相关方合作,评估制定针对特定行业SDA的可行性,以便为半导体制造业设定科学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1)建立碳核查管理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系、摸清碳排放“实质”,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景分析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及区域碳排放核查,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和核查人员。国家发改委2013年至2015年陆续颁布24个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作为行业碳核查基准,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是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碳核查基准。《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对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做了碳核查基准。24个行业指南,政府需要根据当前碳中和实际进程,扩充和完善温室气体核查管理机制,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还没有单独的指南。另外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微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业晶圆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等18项电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团体标准完成制定并于2020年6月底发布,这里涵盖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多晶硅制造等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半导体行业的全产业链。半导体制造业的排放包括非二氧化碳气体,如全氟碳化物(PFCs)和一氧化二氮(N2O)。因此,考虑到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轨迹的差异,未来研究的一个潜在重要领域是把减排路径与气候科学相结合。1)制定供应商准入机制建议企业制定明确的供应商准入机制,将供应链碳足迹及减碳绩效列入公司采购重要指标,要求设备供应商在一定年限内达成一定的节能指标,并将其列为采购评选标准。亦或选择一些拥有ISO14000认证的供应商,因为与这些供应商合作会减少产生环境问题的风险,并明确后期的考核制度。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应考虑整个工厂的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因素,比如能源的有效利用,有害气体的排放,水资源的节约以及废弃物的回收等。2)建设供应商管理系统建立绿色供应商管理计划和绿色供应链制度,还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绿色培训、分享节能减排解决方案长期推动供应商设定以科学为基础的减排目标,通过提供低碳、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和激励机制帮助加速价值链的低碳转型。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37“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研发机构协同资源循环利用、储能、新能源替代等技术对企业碳中和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技术发展与企业应用间并没有建立起坚实的桥梁。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向应用转化。具体而言,有点对点合作和集群合作两种方式。1)点对点合作企业与中科院,大学等科研机构一对一深度合作,企业可以为机构提供科研经费,科研机构则提供相关专业人才、技术和设备,研发定向针对企业问题和需求的新技术,比如低碳环境监测技术、特定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特定气体污染物的吸收再利用技术等。与企业合作,专项开发专项技术的突破利用。比如Intel还与戴尔及其它合作伙伴展开合作,打造了一个聚焦变电站自动化和虚拟保护继电器的电网现代化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使电力公司得以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纳入电网,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集群合作集群是一个汇集整个行业相关组织的社区,利用重要的协同作用,给予利益相关者共同的立足点。能源集群的成员可以包含企业、研发机构、大学等。通过资助和推动创新项目和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推进新技术的研发进程,从技术层面帮助企业解决能源问题。泛半导体产业联盟或协会亦可责无旁贷的牵头给行业在气候变化议题上营造一个积极的政策环境,制定相关标准,促进成员协同发展,推进生态圈可持续发展。除了政府应逐渐完善行业碳核查政策、文件等,行业协会也应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建立循环经济行业和产品的资源效率标准标杆标识,建立MRV(指碳排放的量化与数据质量保证的过程,包括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核查(Verfication))体系,推动环境、社会与治理以及有效公众参与。企业应严格按照政府和行业标准执行并进行定期温室气体排放披露,尽力保证碳排放的透明化。第三方核查机制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周期性核查,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整体报告结果可信度。2)加强低碳产品认证工信部发布的《绿色设计产品标准清单》给企业产品低碳设计树立了可参照标准,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目标是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也将设立配套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扩大政府对于绿色产品的采购规模。企业应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在资源获取、生产、销售、使用、处置等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进行产品自查,使得企业产品兼顾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低毒少害、易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健康安全和质量品质高等特征。38社区协同我国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用能系统较为复杂,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高。电子制造业等新兴科技产业在工业园区的聚集优化了园区的产业结构,在维持经济发展增速的同时,通过用能信息采集、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能源科学调度、智能管理将推动行业转型,通过社区协同从生命周期视角追溯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可以控制碳排放总量。建议推动园区产业共生系统的建立,即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提升公共建筑低碳管理水平,提升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其低碳转型,形成良性循环。亦或通过集群协同,通过鼓励买家联合起来购买可再生能源,这让小公司有机会获得成本效益高的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3.3.1可持续衡量指标原则指标范围覆盖电子工厂从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影响及对环境绩效产生的影响。指标原则以能源利用低碳清洁、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价值链全周期纳入考量为指标设立的原则,引导企业各流程、环节的环境绩效改善指标选择上,以关键性、可获得性、量化性、比较性为筛选原则,参考既有国际通行的行业指标、可持续绩效披露框架以及中国相关行业标准,包括遵循国际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注册,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属于非强制性标准,对于组织或者减排项目方而言,该标准的要求属于最低基本要求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生产供应链相关评价标准等这部分内容我们参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框架,从能源、物料、温室气体、污染物与废弃物、水3.3.2可持续衡量指标目标、建议与可持续衡量指标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虽然有了以上低碳转型的指标指引,但对电子行业来说,操作起来仍存在不小的难度。一方面是电子行业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生产设备与生产成品种类繁多。另一方面,电能需求量和稳定性都是决定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建议可借助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具备丰富的电子行业经验的第三方顾问服务来帮助企业梳理这些指标,确立企业目标,并规划实施路径。高级(绿色)初级引领工厂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能源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废弃物GB/T19001GB/T28001GB/T24001GB/T23331SJ/T16000GB/T29115GB/T26572GB/T32150GB18599GB18597GB/T20862(计算法)GB/T7119GB/T18916电子行业取水定额要求GB/T24256生态设计GB/T34664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SPS精益管理与持续改进体系总能耗使用低碳清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用水减少原材料使用量引入生态设计理念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限用有害物质限量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替代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核查温室气体排放(Scope1)温室气体排放(Scope2)温室气体排放(Scope3)产生的废弃物总量固体废物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可回收利用率指标类别关键指标推荐框架协议/标准建议等7个方面建立了一级指标。同时,在不同一级指标下建立相关二级指标,并对应至相关流程。我们建议电子行业可参考以下可持续衡量指标:(图13)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40业内优秀实践4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4.1施耐德电气实践在中国,施耐德电气已有21家工厂部署了太阳能光伏系统,从2018年至今共计发电约53653兆瓦时,减少碳排放达近32015吨。以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SBLV)为例,工厂于2022年底荣获钛和认证颁发的零碳工厂(Ⅰ型)五星级证书,成为北京市第一家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同时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首家获得第三方认证的“零碳工厂”。这得益于北京低压工厂在产品设计、碳足迹核算、设备改造,以及能源管理四大方面的全方位布局,使工厂得以实现能源效率、运营效率的全面提升。在产品设计方面:施耐德电气秉持生态设计理念,从产品开发初期就系统性地考虑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产品进行绿色编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足迹。在碳足迹核算方面:北京低压工厂生产的塑壳断路器系列产品,已完成从产品设计“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并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核查。在设备改造方面:北京低压工厂于2021年完成了空压机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系列项目,包括更换为高能效空压机,部署空压机智能云控制系统,实现了工厂空压机的智能AI控制。截至2021年底,单空压机改造一项即实现能源效率提升12%,减碳141吨,每年节电23万度。在能源管理方面:工厂大幅采用光伏发电,年发电能力达2.4MW,提升了清洁能源使用率。同时通过EMA微网管理系统,预测能源供需变化,实现运行实时优化,提升了光伏发电的渗透率。这也是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最大的光伏项目。从2019年开始,该系统每年可提供北京工厂30%的电能,年发电量达27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656.5吨[9]。4.2苹果实践Apple通过绿色研发和低碳替代两方面入手,从产品研发阶段起就严格控制产品碳足迹。绿色研发:Apple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产品设计改进,提高零部件使用效率,将原本碳排放极高的集成电路、电路板和导电线等的碳足迹总量大幅缩减。例如苹果为Mac设备的需求度身定制了一款更加高效的AppleM1芯片。Macmini改用这一芯片后,降低了设备使用的能耗,使其整体碳足迹有了34%的减幅。注[9]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超载日访谈42业内优秀实践4.3台积电实践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于2020年7月27日加入RE100(全球气候倡议),将“在2030年生产设施达到25%以上使用可再生能源、2050年底前则是要达到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定为企业低碳转型目标。可再生能源替代:台积电于2020年7月签署了一项协议,购买丹麦OrstedAS公司在台湾海峡建造的920兆瓦海上风电场的全部发电量[11]。4.4意法半导体实践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ST)也定下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即到2027年实现范围1和2以及人员和产品运输的碳中和;2025年,实现1.5摄氏度控温目标,到2027年,达到碳中和并采购100%的可再生能源。为达成到2027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法半导体与施耐德电气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围绕降低制造设计场所的总体能耗,实施可再生能源战略、制定实施可行的相关脱碳封碳计划展开合作。施耐德电气借助ESS能效咨询服务,对意法半导体全球范围内14处工厂和研发中心提供能效预评估解决方案,以发现和确认减碳机会,确定项目节能量和投资回报周期,进行现场太阳能发电预估,制定能效优化策略、替代方案和能效提升路线图等,总节能减排率较2020年度最高可达到12%,提升了供电安全可靠性[12]。注[10]数据来源:Apple《环境进展报告》,2021注[11]数据来源:《TSMCAnnualReport2020(I)》注[12]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整理低碳替代:苹果通过采用越来越多的更易于低碳加工和循环利用的材料,来减少碳足迹。比如,苹果使用再生铝和水电冶炼铝材替代原生铝金属,包括新款MacBookAir、Macmini和新款iPad等设备在内,已有多款产品的机身用上了100%再生铝金属和水电冶炼铝材。Apple的铝金属相关碳足迹与2015年相比缩减了63%之多[10]。43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4.6三星电子实践随着消费市场对绿色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三星电子也开始将环保融入其产品之中。低碳产品:三星在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推出的太阳能遥控器就从能源和材料两个方面将低碳理念贯彻产品之中。ECO遥控器背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利用室内光线、室外光线给内置的充电电池持续充电,预计这一举措7年内可节约9900万节AAA电池。此外,ECO遥控器由31克塑料制成,其中有28%来自可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将每年减少成吨的塑料垃圾。生产工艺改进:三星半导体在2019年底获得了移动存储行业中首个碳足迹和水足迹认证。其工艺生产采用独特的蚀刻技术,在单个工艺步骤中刺穿90多个电池层,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每个NAND电池层的碳和水足迹的总体增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14]。4.5思科实践思科计划到2030,将思科范围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FY19基准年减少30%。为实现这一计划,思科从与供应商开展积极合作,以减少供应链相关碳排放量。通过加入CDP供应链计划,思科将环境绩效管理延伸至全球供应链运营,并报告GHG排放数据。为了推动供应链碳减排进展,思科为供应商设定公开的绝对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思科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目标。通过收集供应商碳排放数据,评估单个供应商的减排绩效[13]。注[13]数据来源:《Cisco-PoweringanInclusiveFutureforAll2020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mpactReport》注[14]数据来源:根据三星《环境报告书》、新闻报道整理44结语电子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而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则成为了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础”,也是业内企业立足当下,致胜未来的“金钥匙”。在可持续发展大势之下,虽然当前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但却并非无技可施。借此次筹备白皮书之际,我们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深入了解并再现了行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同时也惊喜地发现并总结了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方对可持续发展不同层面的深刻洞察,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的建议。首先应设立清晰的目标,即在显著扩大制造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绝对碳排放量,实现企业价值提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完善低碳标准体系,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完整低碳转型。为此,需要着重塑造以下四大能力:•价值交付能力:在组织层面建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相应权责体系,在运营层面制定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和绩效指标,从供应链和品牌价值角度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主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对碳足迹监测、绿色金融与投资、碳排放权管理等方面的认知与能动性,逐步形成并积累碳资产。•技术与创新能力:重点关注并探索包括数字化运营、终端电气化、能效管理、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负碳、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生态圈协同能力:加强与供应链、产业链、研发机构、社区等不同维度的合作,在能力上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生态协同作用。绿色低碳,虽只是眼前的一种“选择”,但也是未来的一张“明牌”,对电子制造业而言,与其孤注“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如着手“未雨绸缪先修路”。为共创行业可持续、高质量未来,让我们凝心聚力,全力以赴!11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关于作者施耐德电气德勤陈佳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市场部电子行业市场经理郑自明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中压业务电网系统架构师李江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知识管理组成员谢安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服务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华北区副主管合伙人专家李媛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经理屈倩如德勤研究总监董伟龙德勤中国工业产品与建筑行业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施耐德电气客户服务主管合伙人赵亮德勤管理咨询中国总监李思涵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中压业务高级战略专员刘鹤楠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知识管理专家王文韬施耐德电气全国销售部,电子及大健康产业总经理,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专业副秘书长46我们衷心感谢施耐德电气及德勤参与此次项目的其他同事:吕晋晗,江滢,李萌萌,钟昀泰,花溪,王静娜。感谢他们抽出宝贵时间与我们分享远见卓识。同时,感谢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对本次项目的大力支持。致谢行业特别指导-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居龙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47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2023年7月SchneiderElectricBuilding,No.6,EastWangJingRd.,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102P.R.C.Tel:(010)84346699Fax:(010)84501130SchneiderElectric(China)Co.,Ltd.©2023施耐德电气保留所有权。文中出现的施耐德电气产品商标为施耐德电气及其子公司和附属公司财产。文中出现的其他企业或品牌商标为其所有者财产。未经施耐德电气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抄袭、影印、翻译本文档的任何内容。凡转载或引用本文任何观点、数据等信息,请注明“来源:施耐德电气”。ECATA1248“绿”动“芯”篇章电子行业低碳转型洞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