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能源双碳资料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VIP免费

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_第1页
1/68
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_第2页
2/68
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_第3页
3/68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 (发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能源战略研究中心 CSG(双碳-社会-治理)研究团队 2025年10月 2 课题组成员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 刘 阳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 浩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 潘冬阳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肖淇泳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玉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一诺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静轩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本科生 3 摘要 在人类可 持续发 展 理念不断 演进的 历 史进程中 ,从“ 可 持续发展 目标(SDGs)”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CDGs)”,全球发展思想始终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包容与生态安全的平衡。然而,既有理念在实践层面仍存在碎片化、指标繁杂、执行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城市现代化与全球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对于中国而言,城镇化进程、经济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交织叠加,发展模式面临减排与增长、公平与效率、治理与创新的多重压力,战略正在进行转向。从“末端治理”逐渐转向“系统治理”,从“减污降碳”转向“降碳减污”,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亟需系统性评估框架。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提出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既是对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续与深化,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需求的主动回应。CSG指数以城市为核心行动单元,以“双碳”为基础支柱、“社会”为核心导向、“治理”为制度保障,构建起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三维协同评价体系。它不仅继承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更直面现实问题,探索从理念到行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中国城市在绿色转型与社会进步中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战略支撑。传统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强调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单一维度,缺乏对社会福祉与治理能力的系统性考量,难以反映城市现代化的综合质量。 CSG指数以“双碳(C)—社会(S)—治理(G)”三维协同为基本逻辑框架,构建了系统性、可操作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其中,“双碳”维度是基础支柱,通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安全”五大领域的协同推进,驱动城市实现系统性低碳转型;“社会”维度是核心导向,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重点内容,强调公平与可持续...

1、当您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声明:本站为非经营盈利性个人网站(C2C模式),即所有资料为用户上传并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所有资料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他用。本站所获取的赞助将用于本站服务器及运营成本,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倡导共建、共创、共享的模式分享知识!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资料或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等任何权益,请立即通知联系客服或在资料页面直接举报反馈,我们会及时妥善处理。

客服微信:pv3515客服QQ:2090330665客服邮箱:2090330665@qq.com

若无法下载、资料侵权等问题联系客服立即处理!微信:pv3515

中国城市CSG(双碳-社会-治理)指数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