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存与发展研究报告本末电碳·DeepResearch5th2025年4⽉⽬录摘要引⾔⼀、当前中国虚拟电⼚发展现状与政策背景⼆、核⼼能⼒要求与技术平台构建三、市场准⼊机制与运营模式四、国内典型企业与平台案例分析五、国外先进案例对⽐与启⽰六、⼴东省的政策实践与典型项⽬七、未来趋势预测结论参考⽂献摘要政策层⾯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于2025年发布指导意⻅,明确了虚拟电⼚定义和⽬标,到2027年全国调节能⼒达到2000万千⽡、2030年达到5000万千⽡。技术层⾯虚拟电⼚运营需具备聚合调控、交易执⾏和实时控制等核⼼能⼒,并建⽴安全可靠的技术平台。市场⽅⾯虚拟电⼚作为独⽴主体进⼊电⼒现货、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市场,盈利模式涵盖市场交易收益和政策补贴等。虚拟电⼚作为新型电⼒系统的重要组成,正在中国迎来快速发展。本⽂对我国虚拟电⼚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核⼼技术能⼒、市场机制、典型案例及未来趋势进⾏了系统研究。本⽂还⽐较了国内外实践:国内南⽅电⽹、国⽹电科院、阿⾥云、华为、远光软件等探索出不同路径,国外德国NextKraftwerke聚合超12吉⽡资源、美国AutoGrid提供6吉⽡平台服务。⼴东省作为先⾏者,在政策细则、试点项⽬(⼴州、深圳)和规模⽬标上取得积极进展。展望未来,虚拟电⼚将在⼈⼯智能调度、负荷⾦融化等新模式驱动下实现更⼤规模发展,为能源转型和双碳⽬标提供有⼒⽀撑。引⾔传统模式⾯临挑战随着新能源⾼⽐例接⼊和电⼒市场化改⾰的推进,传统"源随荷动"的供需平衡模式⾯临挑战,灵活调节资源的价值⽇益凸显。虚拟电⼚应运⽽⽣虚拟电⼚(VirtualPowerPlant,VPP)应运⽽⽣,作为通过数字化⼿段聚合分散电源和负荷资源进⾏统⼀调度和交易的新兴业态。智能管家功能它本质上是电⼒系统的"智能管家",利⽤数字技术将分散的光伏、⻛电、储能和可调负荷整合为可控单元,在⾼峰时远程降低空调负荷或释放储能,在低⾕时协调充电蓄能,以"聚沙成塔"的⽅式缓解供需⽭盾。政策⽀持2025年4⽉,国家发展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发展的指导意⻅》(发改能源〔2025〕357号),标志着我国虚拟电⼚进⼊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我国⾼度重视虚拟电⼚发展,各地积极试点探索。在2025年之前,国家层⾯虽未有专⻔政策,但相关概念已⻅诸多个⽂件,虚拟电⼚逐步纳⼊新型电⼒系统建设框架。本⽂旨在⾯向企业战略规划⼈员和公众,系统梳理我国虚拟电⼚的政策环境、技术能⼒、商业模式和典型案例,并对⽐国外经验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研判。⼀、当前中国虚拟电⼚发展现状与政策背景国内发展现状85万深圳调节能⼒相当于约28万⼾居⺠⽤电负荷102次精准需求响应⾃2023年以来累计启动次数560万调节电量单位:千⽡时1.5亿经济效益单位:⼈⺠币元近年来我国虚拟电⼚建设起步于各地的需求侧响应和新能源消纳实践。⼀些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开展虚拟电⼚试点:如⼴州在2021年制定实施细则,将虚拟电⼚作为⽤电管理的重要⼿段,引导⽤⼾参与削峰填⾕,并安排三年共3000万元财政补贴激励响应;深圳依托南⽅电⽹聚合⼯业负荷和园区储能资源,⾃2023年以来累计启动精准需求响应102次、调节电量超560万千⽡时,创造经济效益约1.5亿元,最⼤调节能⼒达85万千⽡,相当于约28万⼾居⺠⽤电负荷。截⾄2023年底,全国多省市已开展虚拟电⼚⽰范项⽬,虚拟电⼚聚合资源涵盖可中断负荷、分布式光伏、⼯商业储能、电动⻋充电桩等,呈现出以需求响应为主要形式、区域试点纷纷起步的局⾯。同时也应看到,当前虚拟电⼚的调节能⼒有待评估标准⽀撑,实际可⽤容量与聚合规模存在差距,需要通过更多项⽬实践予以验证。国家政策背景2015年《关于促进智能电⽹发展的指导意⻅》⾸次提出依托虚拟电⼚创新商业模式2016年《"互联⽹+"智慧能源指导意⻅》强调培育虚拟电⼚和负荷聚合商等新型市场主体"⼗四五"期间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将提升需求侧响应能⼒纳⼊国家⽬标,并明确推进虚拟电⼚建设2025年4⽉8⽇发布357号⽂《指导意⻅》,统⼀虚拟电⼚定义,明确发展⽬标虚拟电⼚已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抓⼿。2020年代以来的⼀系列政策为其发展铺平道路。真正的⾥程碑是2025年4⽉8⽇发布的3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