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碳排放管理工作的思考--普华永道VIP专享VIP免费

国有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提前做好市场布局,发挥示范引
领作用,带动全社会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国有企业识别和管
理主要的碳排放源,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或者避免在碳配额或碳关税方
面非必要的财务支出,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全球可持续信息
披露标准逐渐趋同,均对企业在气候治理架构、战略、风险管理、气候目标及碳
排放指标等方面有明确的披露要求, 比如近日香港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将
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责任提升至强制披露,包括要求发行人披露范围 123
排放,以及用于识别、评估及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的流程等内容。国有企业
做好碳排放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争创世界一流。
国有企业碳排放管理面临的问题
部分国有企业在碳排放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待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目标、
路径、战略、管理措施和碳减排效益关联度较弱,碳排放基础数据质量有待于改
善,碳减排路径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契合度不高,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同性有
待于加强。此外,企业实施碳排放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没有恰如其分地体现,
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碳排放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碳排放管理方法建议
碳排放管理的九个模块
在借鉴部分国际企业零碳转型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普华永道总结了一套碳排放管
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九大模块,包括碳排放路径规划、战略落地实施
以及后期的影响力沟通。
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聚焦于碳排放管理战略及路径规划,企业需要依据自身发展
的阶段和特征设立明确的碳排放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碳排放路径,并基于该
目标调整管治架构,规划碳减排战略。
在设定碳排放目标之前,企业需要先核算清楚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可参
考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国家发改委或生态环境
部颁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确定组织和
运营边界,进行碳排放核算,并分析主要碳排放源。碳排放数据基础薄弱或零基
础的企业在这个环节可以发现数据监测、收集和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目标设定过程中,企业可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规划、政策情景及技术情景、
域和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及双碳行动规划、同业实践等等,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
情况的碳排放强度目标及(或)碳排放总量目标,并明确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以
及用于衡量目标的指标。在减排目标和路径设定过程中,建议企业可以参考和借
鉴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的跨行业指引及特
定行业指引。
在制定碳排放管理战略时,企业可借鉴一些同业实践,对主要的碳减排方案措施
进行可行性分析,综合评估成本投入和减排效益,进行碳减排方案优先度排序,
确定最优的碳减排路径并与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聚焦于战略落地实施,建议企业可以从运营管理、供应链管
理、创新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四个维度入手,做好对内节能减碳,对外产业赋能。
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各业务单元需要搭建相应的碳排放管理架构并制定碳排放
管理政策,相应的流程制度也需要同步完善,企业可在原有的数字化平台进行升
级改造,搭建温室气体管理数字化平台,内置国际及国内认可的不同碳核算标准
及碳排放因子,在企业组织层面横向收集并监测各生产环节数据,实时呈现各环
节碳排放量,从而优化管理企业自身生产环节的碳排放。
碳排放管理数字化平台
注:GHG protocol -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
产品类别规则 PCR – Product Category Rule
产品环境足迹 PEF – 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IPCC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相当一部分企业承担着产业链链长的角色,这类企业
可针对供应商进行碳排放管理方面的培训,动员供应商参与碳减排行动,同时通
过改进采购流程实现供应链碳排放的监测及管理、通过修订采购需求和采购政策
对供应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碳排放约束。
从创新管理角度出发,企业应聚焦低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并落实研发资金,将碳
减排路径纳入研发计划,与具备低碳技术研究能力的机构建立创新合作伙伴关
系;在产品层面通过研发阶段仿真、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帮助企业开发更
低碳的产品。
从财务及融资角度出发,企业可利用绿色融资或气候投融资政策获取多元化的融
资渠道用以支持碳减排项目开发或产品技术研发。此外,企业可探索内部碳定价
机制,将碳减排效益纳入公司财务决策,通过企业实践不断的论证和检验,构建
国有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提前做好市场布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国有企业识别和管理主要的碳排放源,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或者避免在碳配额或碳关税方面非必要的财务支出,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逐渐趋同,均对企业在气候治理架构、战略、风险管理、气候目标及碳排放指标等方面有明确的披露要求,比如近日香港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将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责任提升至强制披露,包括要求发行人披露范围1、2、3排放,以及用于识别、评估及管理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的流程等内容。国有企业做好碳排放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争创世界一流。国有企业碳排放管理面临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在碳排放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待于提升,企业的碳减排目标、路径、战略、管理措施和碳减排效益关联度较弱,碳排放基础数据质量有待于改善,碳减排路径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契合度不高,企业各部门管理的协同性有待于加强。此外,企业实施碳排放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没有恰如其分地体现,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碳排放管理方法。国有企业碳排放管理方法建议碳排放管理的九个模块在借鉴部分国际企业零碳转型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普华永道总结了一套碳排放管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九大模块,包括碳排放路径规划、战略落地实施以及后期的影响力沟通。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聚焦于碳排放管理战略及路径规划,企业需要依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征设立明确的碳排放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碳排放路径,并基于该目标调整管治架构,规划碳减排战略。在设定碳排放目标之前,企业需要先核算清楚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可参考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GHGprotocol)、国家发改委或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确定组织和运营边界,进行碳排放核算,并分析主要碳排放源。碳排放数据基础薄弱或零基础的企业在这个环节可以发现数据监测、收集和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目标设定过程中,企业可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规划、政策情景及技术情景、区域和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及双碳行动规划、同业实践等等,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碳排放强度目标及(或)碳排放总量目标,并明确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以及用于衡量目标的指标。在减排目标和路径设定过程中,建议企业可以参考和借鉴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即SBTi)的跨行业指引及特定行业指引。在制定碳排放管理战略时,企业可借鉴一些同业实践,对主要的碳减排方案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综合评估成本投入和减排效益,进行碳减排方案优先度排序,确定最优的碳减排路径并与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聚焦于战略落地实施,建议企业可以从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四个维度入手,做好对内节能减碳,对外产业赋能。从运营管理角度出发,各业务单元需要搭建相应的碳排放管理架构并制定碳排放管理政策,相应的流程制度也需要同步完善,企业可在原有的数字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搭建温室气体管理数字化平台,内置国际及国内认可的不同碳核算标准及碳排放因子,在企业组织层面横向收集并监测各生产环节数据,实时呈现各环节碳排放量,从而优化管理企业自身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碳排放管理数字化平台注:GHGprotocol-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产品类别规则PCR–ProductCategoryRule产品环境足迹PEF–ProductEnvironmentalFootprint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相当一部分企业承担着产业链“链长”的角色,这类企业可针对供应商进行碳排放管理方面的培训,动员供应商参与碳减排行动,同时通过改进采购流程实现供应链碳排放的监测及管理、通过修订采购需求和采购政策对供应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碳排放约束。从创新管理角度出发,企业应聚焦低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并落实研发资金,将碳减排路径纳入研发计划,与具备低碳技术研究能力的机构建立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在产品层面通过研发阶段仿真、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帮助企业开发更低碳的产品。从财务及融资角度出发,企业可利用绿色融资或气候投融资政策获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用以支持碳减排项目开发或产品技术研发。此外,企业可探索内部碳定价机制,将碳减排效益纳入公司财务决策,通过企业实践不断的论证和检验,构建能够与企业碳目标及减排路径拟合的企业内部碳定价模型,从而形成适当的内部激励机制。第三阶段工作主要聚焦于对外披露,企业可通过对外信息披露展示碳排放管理已取得的成效,吸引社会投资及客户关注,构建低碳生态圈,促进各利益相关方行为转变。在信息披露方面,企业可通过对外发布企业碳中和战略并定期报告目标进展情况向公众披露企业在碳中和目标落实过程中已取得的进展情况。企业也可依据自身条件选择性地加入一些国际倡议或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透明度及认可度。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并达到外部评级机构的各项要求,寻求企业的评级级次的提升,获得自身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更高的认可度。在构建低碳生态圈方面,建议企业与合作伙伴、上游供应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建联盟,定期交流和探讨碳排放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行业低碳标准制定、新型业务拓展、低碳转型技术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经验。此外,企业还可以依托专家库资源,关注并参与碳中和转型政策的制定与更新,发挥自身在行业的引领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