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e Della Vigna, CFA +44 20 7552-9383michele.dellavigna@gs.com高盛国际Zoe Stavrinou +44 20 7051-2816zoe.stavrinou@gs.com高盛国际季超+86 21 2401-8936chao.ji@ghsl.cn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Sharmini Chetwode, Ph.D. +852 2978-1123sharmini.p.chetwode@gs.com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杨硕, Ph.D. +86 10 6627-3054shuo.yang@ghsl.cn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全部作者名单,请见内页陈群+852 2978-2678trina.chen@gs.com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 2021年1月20日 | 8:43PM GMT 中国走向净零碳排放之路:清洁能源技术革新中国计划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而中国在全球已经提出净零碳排放计划的国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8%)中占比三分之二。此项计划将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我们基于不同行业和技术对中国未来实现净零碳排放之路做出了展望,预计到2060年清洁能源技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创造4,000万个净新增工作岗位并推动经济增长。我们的碳经济成本曲线显示,净零碳排放有三项相互关联、且具有规模扩大潜力的技术:1) 在成本曲线的低端,通过新能源电力实现的电气化将占据主导,有望令中国一半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碳,预计到2060年新能源发电量将增至当前三倍(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进而带动基本金属需求增长(例如铜,预计增长15%)和全国电网的整体重构;2) 清洁氢能是第二项最重要的技术,有望推动20%的脱碳,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供暖领域;3) 碳捕集或将覆盖中国碳排放的15%,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出口贡献了中国二氧化碳毛排放量的20%左右:全球消费者对产品碳足迹的意识逐渐增强,碳价边境调整机制若能引入则将令中国实施净零碳排放政策的紧迫性上升并凸显出碳市场的重要性。 碳经济学高盛与其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存在业务关系,并且继续寻求发展这些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和其他重要信息,见信息披露附录,或参阅www.gs.com/research/hedge.html。 由非美国附属公司聘用的分析师不是美国FINRA的注册/合格研究分析师。 The following is a redacted version of the original report. See inside for details. AUTHORSSharmini Chetwode, Ph.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