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征求意见稿)VIP专享VIP免费

附件 2
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二〇二三年 月
I
目 录
.................................................................................................................................1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 建设项目 ......................................................................................................... 1
3.2 温室气体排放 ................................................................................................. 1
3.3 温室气体排放量 ............................................................................................. 2
3.4 温室气体排放绩效 ......................................................................................... 2
4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工作流程 .......................................................................................2
5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编写指南 ........................................................................................3
5.1 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符合性分析 ..................................................... 3
5.2 核算边界和范围 .............................................................................................. 3
5.3 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 ..................................................................................... 3
5.4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 ................................................................................. 3
5.5 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 4
5.6 减污降碳措施 ................................................................................................. 5
5.7 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 ..................................................................... 6
5.8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结论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指南适用行业及项目类别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范围 ................................................... 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表 ......................................... 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内容 .............11
附录 E(资料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 ............................. 12
附录 F(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 ..................................................... 19
附录 G(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20
附录 H(资料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评价绩效参考值及类型选取 .................25
附录 I(资料性附录)低碳技术参考目录 .................................................................. 29
附录 J(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 38
附录 K(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 .........................................39
前 言
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
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现实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为导
向,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
头防控作用,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
评价工作,制定本指南作为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编制依据。
本指南是对《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碳排放评价(试行)》的修订,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指南名称修改为《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
——增加建设项目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要求;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简化术语定义;
——细化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内容;
——细化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的编制内容;
——删除碳减排潜力分析及建议章节,增加了减污降碳措施章节
——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及监测计划章节
——增加了排放源识别、排放节点识别、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碳排放绩效、低碳技
等多个资料性附录。
本指南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为: 。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 。
本指南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解释
附件2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征求意见稿)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〇二三年月I目录前言.................................................................................................................................1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建设项目.........................................................................................................13.2温室气体排放.................................................................................................13.3温室气体排放量.............................................................................................23.4温室气体排放绩效.........................................................................................24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工作流程.......................................................................................25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编写指南........................................................................................35.1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符合性分析.....................................................35.2核算边界和范围..............................................................................................35.3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35.4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35.5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分析.........................................................................45.6减污降碳措施.................................................................................................55.7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65.8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结论.................................................................................6附录A(规范性附录)指南适用行业及项目类别.......................................................7附录B(规范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范围...................................................8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表.........................................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内容.............11附录E(资料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12附录F(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19附录G(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20附录H(资料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评价绩效参考值及类型选取.................25附录I(资料性附录)低碳技术参考目录..................................................................29附录J(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38附录K(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39前言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为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以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目标和中和愿景为导向,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工作,制定本指南作为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编制依据。本指南是对《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的修订,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指南名称修改为《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增加建设项目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要求;——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简化术语定义;——细化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内容;——细化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的编制内容;——删除碳减排潜力分析及建议章节,增加了减污降碳措施章节;——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及监测计划章节;——增加了排放源识别、排放节点识别、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碳排放绩效、低碳技术等多个资料性附录。本指南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订。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为:。本指南主要起草人:。本指南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解释。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域内的钢铁、火电(含热力)、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和石化六大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适用范围见附录A。其他行业的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条款。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HJ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DB50/T936工业企业碳管理指南GB/T32151.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GB/T32151.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GB/T3215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GB/T32151.7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GB/T32151.8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GB/T32151.10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3术语和定义3.1建设项目指按一个总体规划或设计进行建设的,由一个或若干个互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组成的工程总和。包括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异地搬迁项目等。3.2温室气体排放在特定时段内直接或间接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温室气体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评价范围为《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主要指建设项目在生产运行阶段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包括自产和外购)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活动,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23.3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简称排放量。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3.4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指建设项目在生产运行阶段单位原料、产品(或主产品)或工业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Q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量(Q工增)、单位工业总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Q工总)和单位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Q能耗)等。4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工作流程建设项目环评中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应作为独立章节体现在环评报告中,其一般工作流程见下图。图1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35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编写指南5.1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符合性分析分析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与国家和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减污降碳协同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相符性。5.2核算边界和范围新建项目以项目范围为核算边界,核算项目范围内各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改扩建及异地搬迁项目还应包含现有项目的核算。火电(含热力)行业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如燃烧装置、汽水装置、电气装置、控制装置和脱硫脱硝等装置的集合。其他行业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核算范围包含燃料燃烧、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和净购入电力热力等排放类型,重点行业的核算范围参考附录B。5.3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列出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类型、排放源类别和温室气体种类,可参考建设项目对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进行识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表见附录C。5.4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结果,开展相应的现状调查,主要为活动水平数据调查,改扩建项目还包含现有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调查。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和热量等。45.4.1新建项目可依据项目可研报告、设计文件、企业记录台账等开展活动水平数据调查和资料收集,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产量、能源类型及消费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生产过程(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原辅料使用量等内容。5.4.2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还应调查现有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包括现有项目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规模、能源结构及各种能源消费量、净调入电力和热力量、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生产环节原辅料使用量等内容。在对现有项目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从能源活动排放、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三个方面核算现有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现有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如企业已纳入国家或重庆市碳市场,可直接引用企业碳核查数据。新建项目、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的温室气体排放特点,从附录D中选择相应内容开展调查和资料收集。5.5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分析5.5.1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在确定建设项目核算边界的基础上,参考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见附录E),从化石燃料燃烧过程、生产工艺过程、净购入电力热力消费等各方面分析识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节点,在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中给出温室气体排放节点。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化石燃料燃烧源中的燃料种类、消费量、含碳量、低位发热量和燃烧效率等。燃料燃烧排放包括煤、油、天然气等各种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燃烧设备或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识别,应明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生产环节中原料、辅料及其他物料种类、使用量和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工艺过程排放应包括化石燃料作为原材料使用、化工生产过程化学反应、废弃物(含废水、废气和固废)处理处置等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电力和热力温室气体排放识别,应明确购入量、输出量、区域平均供电排放因子、蒸汽温度和压力等。55.5.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分析建设项目核算边界内相关生产设施和场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明确建设项目能源结构及各种能源消费量、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生产环节原辅料使用量、净调入电力和热力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从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排放等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选择相应活动水平数据并根据相应的排放因子和全球变暖潜势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参见附录F。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详见附录G。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可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及关键经济指标,选取单位工业产值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单位原料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绩效等指标,计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参考值见附录H。5.5.3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以国家及重庆市发布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基准(标准)作为评价依据,与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评价指标无国家或重庆市绩效基准(标准)时,可参考国内外既有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标准,但需对参考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无法获取相关绩效基准(标准)时,可暂时不评价。改扩建及迁建项目应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水平原则上应不高于现有项目,当高于现有项目绩效水平时,应分析原因并提出碳减排措施。5.6减污降碳措施可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回收等方面提出减污减碳措施。1.能源结构优化。结合建设项目涉及的能源种类、用能环节等,提出切实可行的能源结构优化建议。2.强化生产环节过程控制。从原辅材料选择、工艺技术比选、平面布置优化等,提出降碳措施。3.优化污染治理措施比选。在污染治理措施比选中,充分考虑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在满足达标排放,环境质量可接受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小的污染治理措施。4.末端回收、利用、治理等措施。对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提出可行的回收、利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末端降碳措施。65.针对改扩建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能源结构优化、设备改进、低碳技术应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现有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6.鼓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各关键岗位职责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记录、上报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企业温室气体管控意识等。7.根据建设项目所在行业类别,提出企业可采取的低碳技术建议,低碳技术推荐见附录I。5.7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编制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明确其排放的管理要求。包括建设项目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及分类代码,温室气体种类、产生环节、排放类型、排放量及排放绩效,减污降碳措施等,参照附录J。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包括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净购入电力热力三种排放类型的监测计划。内容包括监测参数、监测设备、监测频次、数据记录频次和数据记录负责部门。1.数据记录频次分为记录频次和汇总频次,记录频次同监测频次,汇总一般按月汇总和年汇总。连续监测的数据记录频次为每月记录。2.三种排放类型的监测参数、监测设备和监测频次要求如下:燃料燃烧监测参数包括燃料消耗量等,明确地磅和仪器仪表等监测设备,监测频次根据实际进厂或使用频次确定。工业生产过程监测参数包括参与温室气体核算原辅料用量及其含碳量等,明确地磅和仪器仪表等监测设备,监测频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并参照排污许可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求。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监测参数包括净购入电量和经购入热力等,明确仪器仪表等监测设备,监测频次为连续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参照附录K。5.8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结论对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符合性、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污降碳措施及可行性、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7附录A(规范性附录)指南适用行业及项目类别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GB/T4754-2017)火电(含热力)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411火力发电4412热电联产建材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11水泥制造3041平板玻璃制造307陶瓷制品制造钢铁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10炼铁3120炼钢3130钢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1常用有色金属冶炼3216铝冶炼石化2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252煤炭加工2521炼焦2522煤制合成气生产2523煤制液体燃料生产化工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1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1无机酸制造2612无机碱制造2613无机盐制造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19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2肥料制造263农药制造265合成材料制造8附录B(规范性附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范围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类型燃料燃烧排放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净购入电力热力消费排放火电(含热力)煤、油、气等化石燃料(包括发电用燃料、辅助燃油与搬运设备用油等)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燃气轮机、厂内运输车辆等)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脱硫剂(碳酸盐)分解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费购入及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建材煤、油、气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燃烧设备(如热风炉、干燥器等)或移动燃烧设备(如厂内机动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碳排放的工艺生产环节原料、辅料及其他物料使用以及使用碳酸盐(如石灰石、白云石、纯碱等)作为生产原料发生分解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费购入及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钢铁煤、油、气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等)或移动燃烧设备(如厂内机动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碳排放的工艺生产环节(如炼焦、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原料、辅料及其他物料使用以及碳酸盐(如石灰等)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费购入及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有色金属冶炼煤、油、气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碳排放的工艺生产环节(如阳极效应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使用碳酸盐(石灰石或纯碱等)作为生产原料发生分解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CO2回收利用量可从企业总排放量中予以扣除消费购入及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9石化炼油与石油化工生产中化石燃料(煤、油、气等)用于动力或热力供应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碳排放的工艺生产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其它生产装置催化剂烧焦再生、制氢装置、焦化装置、石油焦煅烧装置、氧化沥青装置、乙烯裂解装置、乙二醇/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其它产品生产装置等)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CO2回收利用量可从企业总排放量中予以扣除消费购入及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化工煤、油、气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燃烧设备(如锅炉、煅烧炉、窑炉、熔炉、内燃机等)或移动设备(厂内机动车辆)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化石燃料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碳酸盐使用过程(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用作原材料、助熔剂或脱硫剂等)分解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费购入及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表排放类型排放源类别温室气体种类CO2CH4N2OHFCsPFCsSF6直接排放燃料燃烧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生产设施,如锅炉、燃烧器、窑炉、焚烧炉等√工业过程排放化石燃料、其他碳氢化合物、碳酸盐等作为原辅料使用产生CO2的排放,或原料气泄露与生产过程生成温室气体的排放等间接排放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经购入电力和热力(蒸汽和热水)所对应的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1:√表示该类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表示可能排放的温室气体;2:具体识别可参考建设项目对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1附录D(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及资料收集内容调查要素主要调查内容项目规模占地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规模排放类型能源活动燃料燃烧燃料类型及消耗量工业生产过程(不包括燃料燃烧)参考对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进行活动水平数据调查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电力净调入量热力热力净调入量回收利用与销毁量CO2和甲烷等回收利用量甲烷火炬销毁量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表中所列项目12附录E(资料性附录)E.1火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工序温室气体排放节点温室气体种类及主要排放类型原料系统1、燃煤的的受卸、加工和输送设备的电力消耗;2、运输车辆的油品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油品消耗燃烧发电1、燃烧点火所消耗的柴油;2、燃烧所消耗的煤炭、煤矸石等燃煤;3、发电锅炉的运转消耗的电力;向除尘器、脱硝系统、脱硫塔、送风机等设备输送燃烧尾气及蒸汽等消耗的电力。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消耗尾气及相关配套处置设施1、除尘器、凝汽器、循环泵、脱硝系统、脱硫塔、引风机、送风机等设备运行消耗的电力;2、脱硫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消耗的石灰石;3、渣斗、灰分、脱水机运输车辆消耗的油品等。二氧化碳,主要为脱硫消耗的石灰石13E.2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工序温室气体排放节点温室气体种类及主要排放类型原料系统1、各类散装燃料的的受卸、加工和输送设备的电力消耗;2、运输车辆的油品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油品消耗烧结1、烧结(焙烧)过程所用的焦炉煤气、无烟煤、焦丁等燃料的消耗;2、烧结矿冷却、破碎、筛分设备消耗的电力;3、烧结烟气脱硫器消耗的电力。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消耗球团1、链篦机预热的电力消耗;2、回转窑焙烧或竖炉焙烧消耗的焦炉煤气、无烟煤等。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消耗炼铁1、高炉矿槽的槽上设有胶带卸料机,矿槽下设有给料机、烧结矿筛、焦炭筛、称量漏斗和胶带运输机的电力消耗;2、高炉热风炉系统消耗的高炉煤气;3、高炉过程中消耗的无烟煤、焦炭等。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消耗炼钢1、石灰、废钢等原料的输送过程的电力消耗;2、转炉过程中消耗的电力;3、连铸机、蓄热器等设备的电力消耗;4、精炼炉精炼过程消耗的电力和焦炭;5、在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中吹氧冶炼(一次烟气)、加废钢、加辅料、兑铁水、出渣、出钢等(二次烟气)消耗的电力和高炉煤气、焦炭等。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轧钢1、热轧加热过程消耗的高炉煤气、焦炭、转炉煤气;2、精轧高压水除磷、粗、中精轧集轧制等的电力消耗;3、冷轧过程中轧机、平整机组、卷曲、分卷等设备消耗的电力。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公用单元1、燃气锅炉、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发电机组等设备消耗的电力,以及消耗的焦炭、高炉煤气等;2、石灰窑(竖窑、回转窑等)、白云石窑转运、冷却、成品破碎、筛分和煅烧消耗的电力、煤气等。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消耗E.3建材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产品工序温室气体排放节点温室气体种类及主要排放类型水泥矿山开采各类开采、皮带等输送设备电力消耗;运输车辆使用的少量燃油。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原料、生料制备烘干机、粉磨机等设备及输送设备使用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14预热分解及熟料煅烧回转窑:1.原材料碳酸盐分解,包括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排放、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对应的排放和旁路放风粉尘对应的排放;2.原材料中非燃料碳煅烧,包括如钢渣、煤矸石、高碳粉煤灰等含有可燃的非燃料碳,在生料高温煅烧过程中的排放;3.替代燃料和协同处置的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4.净购入电力热力。二氧化碳,主要是原材料碳酸盐分解和化石燃料消耗,存在一定电力消耗锅炉:1.锅炉中使用的实物煤等燃料产生的排放;2.替代燃料和协同处置的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3.净购入电力热力。二氧化碳,主要是化石燃料消耗,存在一定电力消耗水泥制成水泥粉磨环节产生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水泥包装环节产生电力消耗,运输车辆使用少量燃料。平板玻璃配料原料破碎、备料及储存、配合料制备等系统产生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熔化熔炉:熔窑中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主要是化石燃料消耗(天然气),存在一定电力消耗熔窑:1.原料配料中碳粉氧化:熔窑中加入的碳粉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原料碳酸盐分解:熔窑中白云石、石灰石、纯碱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主要是原料配料中碳粉氧化和原料碳酸盐分解,存在一定电力消耗成型成型设备产生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退火退火设备产生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切裁切裁设备产生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其他叉车、铲车等运输设备使用燃料二氧化碳,化石燃料消耗(柴油、汽油等)陶瓷制品粉料制备破碎机、喂料机、原料球磨等设备的电力消耗、喷雾干燥塔使用的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其次为化石燃料燃烧(天然气)成型压制机等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15烘干施釉烘干窑、施釉线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烧制1.化石燃料燃烧:烧成窑使用天然气;2.工业生产过程:原料中含有的碳酸盐高温分解二氧化碳,主要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化石燃料燃烧后续工序磨边、抛光、打蜡等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16E.4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产品工序温室气体排放节点温室气体种类及主要排放类型氧化铝原料配制1.石灰窑、熔盐加热炉等使用的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净购入电力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电力消耗生料浆制备石灰石脱硫等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主要为工业生产过程熟料烧成(烧结法)熟料烧成窑使用的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溶出及硅渣分离、赤泥分离及洗涤、粗液脱硅、液碳酸化分解、蒸发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和热力消耗氢氧化铝过滤及焙烧1.氢氧化铝焙烧炉使用的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电力消耗氧化铝贮运及包装运输设备等使用的煤、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或运输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或电力消耗电解铝原料制备主要生产设施使用的净购入电力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电解1电解槽阳极点火时燃烧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炭阳极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是阳极效应所导致的全氟化碳排放二氧化碳和全氟化碳,主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和化石燃料燃烧铸造混合炉、铸造机等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电解质处理电解质破碎系统等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阳极组装及残极处理阳极组装及残极处理系统等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17贮运系统厂内叉车等车辆使用柴油、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或运输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电力消耗再生铝原料分拣预处理车间各生产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配料原料配制工段各生产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熔铝熔炼炉使用煤炭、天然气、煤气等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合金精炼合金精炼工段各生产设备的电力热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和热力消耗浇铸浇铸工段各生产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铝合金贮运及包装厂内叉车等车辆使用柴油、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或运输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电力消耗18E.5化工、石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节点识别分类表工序温室气体排放节点温室气体种类及主要排放类型原料预处理1.各类工业窑炉使用的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破碎、研磨、混合、烘干、配料等预处理工序使用的电力和热力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电力和热力消耗反应单元及后处理单元1.各反应单元使用的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净购入电力和热力;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为使用含碳原辅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硝酸和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主要为工业生产过程和化石燃料燃烧,存在电力和热力消耗污染治理单元1.污染治理设施使用的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为使用含碳辅料产生的二氧化碳;3.净购入电力二氧化碳,主要为电力消耗,存在化石燃料燃烧公用单元1.供热单元使用的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厂内叉车等车辆使用柴油、汽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或运输设备的电力消耗二氧化碳,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或电力消耗19附录F(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序号温室气体名称化学分子式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值1二氧化碳CO212甲烷CH4213氧化亚氮N2O3104氢氟碳化物(HFCs)HFC-23CHF311700HFC-32CH2F2650HFC-125CHF2CF32800HFC-134aCH2FCF31300HFC-143aCH3CF33800HFC-152aCH3CHF2140HFC-227eaCF3CHFCF32900HFC-236faCF3CH2CF36300HFC-245faCHF2CH2CF35605全氟化碳(PFCs)PFC-14CF46500PFC-116C2F692006六氟化碳SF623900备注:建议采用第二次评估报告数值,以便与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保持一致。20附录G(资料性附录)G.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见公式(1):AE总=AE燃料燃烧+AE工业生产过程+AE净调入电力和热力……..(1)式中:AE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AE燃料燃烧—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AE工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AE净调入电力和热力—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AE燃料燃烧=∑(ADi燃料×EFi燃料)…..…..…..(2)式中:i———燃料种类;ADi燃料—i燃料燃烧消耗量(t或kNm3);EFi燃料—i燃料燃烧二氧化温室气体排放因子(tCO2e/kg或tCO2e/kNm3),按表E.2选取。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AE工业生产过程)根据表E.3给出的建设项目对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中方法进行计算,用吨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温室气体排放量。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AE净调入电力和热力)计算方法见公式(3):AE净调入电力和热力=AE净调入电力+AE净调入热力…..…..(3)式中:AE净调入电力—净调入电力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AE净调入热力—净调入热力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其中,净调入电力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AE净调入电力)计算方法见公式(4):AE净调入电力=AD净调入电量×EF电力…..…..…(4)式中:AD净调入电量—净调入电力消耗量(MWh);EF电力—电力排放因子(tCO2e/MWh),选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2022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0.5703tCO2/MWh。其中,净调入热力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AE净调入热力)计算方法见公式(5):AE净调入热力=AD净调入热力消耗量×EF热力…..…..…..(5)式中:AD净调入热力消耗量—净调入热力消耗量(GJ);EF热力—热力排放因子(tCO2e/GJ),为0.11tCO2e/GJ。21G.2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参考表类型排放因子值排放因子单位固体燃料火电行业无烟煤2.395tCO2/t烟煤2.091tCO2/t褐煤1.427tCO2/t炼焦煤2.220tCO2/t型煤2.447tCO2/t焦炭2.922tCO2/t煤粉2.447tCO2/t煤矸石0.774tCO2/t煤制品2.447tCO2/t洗精煤2.221tCO2/t其他洗煤0.925tCO2/t其它焦化产品3.915tCO2/t城市固体垃圾0.692tCO2/t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无烟煤2.522tCO2/t烟煤1.742tCO2/t褐煤1.173tCO2/t洗精煤2.208tCO2/t其他洗煤1.052tCO2/t型煤1.936tCO2/t石油焦3.212tCO2/t其他煤制品1.936tCO2/t焦炭2.860tCO2/t固体燃料化工行业无烟煤2.522tCO2/t烟煤1.742tCO2/t褐煤1.173tCO2/t洗精煤2.208tCO2/t其他洗煤1.052tCO2/t型煤1.936tCO2/t石油焦3.212tCO2/t其他煤制品1.936tCO2/t焦炭2.860tCO2/t建材无烟煤2.496tCO2/t22类型排放因子值排放因子单位行业烟煤2.179tCO2/t褐煤1.488tCO2/t炼焦煤2.313tCO2/t型煤2.550tCO2/t焦炭3.045tCO2/t煤粉2.550tCO2/t煤矸石0.807tCO2/t煤制品2.550tCO2/t洗精煤2.314tCO2/t其他洗煤0.964tCO2/t其它焦化产品3.080tCO2/t其它行业无烟煤2.143tCO2/t烟煤1.871tCO2/t褐煤1.277tCO2/t炼焦煤1.986tCO2/t型煤2.189tCO2/t焦炭2.614tCO2/t煤粉2.189tCO2/t煤矸石0.693tCO2/t煤制品2.189tCO2/t洗精煤1.987tCO2/t其他洗煤0.828tCO2/t其它焦化产品3.503tCO2/t液体燃料原油3.020tCO2/t燃料油3.170tCO2/t汽油2.925tCO2/t柴油3.096tCO2/t一般煤油3.033tCO2/t炼厂干气3.039tCO2/t液化天然气2.732tCO2/t液化石油气3.101tCO2/t石脑油3.198tCO2/t其它石油制品2.889tCO2/t23类型排放因子值排放因子单位气体燃料天然气2.162tCO2/kNm3焦炉煤气0.886tCO2/kNm3高炉煤气0.848tCO2/kNm3转炉煤气1.512tCO2/kNm3其它煤气0.231tCO2/kNm3注:表中排放因子由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得到,计算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24G.3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参考表行业参考指南火电(含热力)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建材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钢铁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有色金属冶炼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石化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化工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其他参考相应行业指南及《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5附录H(资料性附录)H.1重点行业温室气体评价绩效参考值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单位工业产值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CO2/万元)单位原料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CO2/t原料)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CO2/t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CO2/万元)火电(含热力)4411火力发电/2.81//4412热电联产/2.84//建材3011水泥制造20.16/0.89a/3041平板玻璃制造6.05/383.53b/有色金属冶炼3216铝冶炼(电解铝)6.89/9.27c/化工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己二酸)//1.62/2611无机酸制造(硫酸)//0.05/2612无机碱制造(合成氨)//2.47/钢铁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06注:a吨产品为吨熟料;b吨产品为万重箱平板玻璃;c吨产品为原铝。单位产品一列绩效水平均是以该产品的生产线为核算边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数据根据重庆市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计算得出。26H.2现代煤化工企业煤制合成气工序单位产品直接碳排放绩效参考值类型名称单位领先水平先进水平基本水平煤制甲醇—烯烃tCO2/KNm3(CO+H2)≤0.6≤0.7≤0.9煤制乙二醇tCO2/KNm3(CO+H2)≤0.8≤0.9≤1.0煤制天然气tCO2/KNm3(CO+H2+CH4)≤0.8≤1.2≤1.3煤间接液化制油tCO2/KNm3(CO+H2)≤0.6≤0.8≤0.9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团体标准《现代煤化工行业碳排放基准》(T/CCECTA0104-2023)。H.3建筑陶瓷单位产品的碳排放绩效参考值产品种类单位指标吸水率≤0.2%的陶瓷砖(板)kgCO2/m3≤23.20.2%<吸水率≤0.5%的陶瓷砖(板)kgCO2/m3≤20.880.5%<吸水率≤10%的陶瓷砖(板)kgCO2/m3≤15.05吸水率>10%的陶瓷砖(板)kgCO2/m3≤14.49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碳排放限制》(T/CBMF42-2018)Ⅱ级(行业50%企业)碳排放水平。H.4卫生陶瓷单位产品的碳排放绩效参考值产品种类单位指标吸水率≤0.5%tCO2/t≤1.95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碳排放限制》(T/CBMF42-2018)Ⅱ级(行业50%企业)碳排放水平。27H.5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绩效类型选取表重点行业排放绩效(吨/吨原料1)排放绩效(吨/吨产品)排放绩效(吨/万元工业产值)排放绩效(吨/万元工业增加值)电力燃煤发电、燃气发电√√√钢铁炼铁√2√√炼钢√3√√钢压延加工√4√√建材水泥制造√5√√平板玻璃制造√6√√有色铝冶炼√√√铜冶炼√√√石化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煤制合成气生产√√√√煤制液体燃料生产√√√√化工有机化学原料制造7√√√1原料按折标计算。2吨产品为烧结矿、球团矿、生铁。3吨产品为石灰、粗钢。4吨产品为钢材。5吨产品为吨熟料。6吨产品为吨玻璃水。7环氧乙烷产品按当量计算。28H.6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核算表核算边界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万元)单位工业总产值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万元)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t产品)单位原料温室气体排放绩效(tCO2/t原料)现有项目1拟实施建设项目2实施后全厂31以现有项目所在企业边界的E碳总核算相应绩效值,新建项目不核算。2以拟建的新、改扩和异地搬迁项目为核算边界的E碳总核算相应绩效值。3以拟建项目实施后全厂为核算边界的E碳总核算相应绩效值。29附录I(资料性附录)I.1通用工序低碳技术参考目录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玻璃板式换热器余热回收技术石化行业加热炉、电力、锅炉等烟气余热回收《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77保温技术之一:纳米梯度结构保温材料节能技术建材行业冶金、化工等行业、工业锅炉、窑炉、城市热力管道保温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21脉冲燃气吹灰装置电力、石化等行业各类锅炉换热面管束积灰清除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二氧化碳的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石化、电力行业CCUS《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29低排放柔和燃烧技术机械行业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燃烧室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卧式循环流化床燃烧成套技术钢铁、石化化工行业燃生物质、燃煤炭等燃烧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高效节能低氮燃烧技术石化化工、钢铁等行业以天然气、石化气及钢铁产煤气为燃料燃烧工艺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中心烧嘴节能环保气烧活性石灰窑低热值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或发生炉煤气焙烧石灰,还可应用于焙烧铝矾土、白云石、菱苦土等《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430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真空热管耦合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燃煤锅炉及工业窑炉配套烟气余热利用低低温电除尘系统《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5大型层燃锅炉节能型NOx超低排放关键技术供热、供汽大型层燃锅炉NOx超低排放技术集成,及在运大型层燃锅炉NOx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6典型重金属污泥矿相重构法资源化处置技术冶炼、化工等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的治理与资源化,尤其适用于重金属污泥、浸出渣、滤渣等细颗粒、高含水危险废物《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7汽液分流微负压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适用于钢铁、化工、电力、烟草、食品、医药、石化、电子、印染、电镀等工业行业的未被污染的蒸汽冷凝水的回收循环利用,可直接用于锅炉的补充用水《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9管式冷凝节能节水及多污染物脱除技术装备适用于燃煤电厂、化工、水泥、高炉、转炉等行业《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21厌氧氨氧化工业废水低碳脱氮关键技术高氨氮(氨氮浓度200mg/L)的工业废水脱氮处理,尤其是低碳氮比工业废水的处理,包括煤化工废水、发酵类废水;稀土、养殖、电子等工业废水;工业园区废水;市政污水、餐厨沼液、污泥消化液、垃圾渗滤液等《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2031I.2火电行业低碳技术参考目录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冷却塔用离心式高效喷溅装置电力行业火力发电厂自然通风冷却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6大容量高参数褐煤煤粉锅炉技术电力行业燃用褐煤的电站锅炉机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21高效利用超低热值煤矸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电力行业民用及商用集中供热或供暖系统,煤矸石发电厂《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22基于凝结水调负荷的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技术电力行业超超临界机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24富氧双强点火稳燃节油技术电力行业燃煤发电锅炉所有炉型《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25六氟化硫(SF6)气体循环再利用技术电力行业《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二批)22I.3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参考目录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全氧燃烧技术建材行业玻璃纤维和玻璃窑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01富氧燃烧技术建材行业工业窑炉(有关数据以浮法玻璃熔窑为例)《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02Low-E节能玻璃技术建材行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04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热分解技术建材行业水泥熟料煅烧领域并可拓展应用于粉体的换热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06层烧蓄热式机械化石灰立窑煅烧节能技术建材行业石灰生产《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0832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烧结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建材行业烧结砖隧道窑生产线《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11水泥企业用能管理优化技术之一: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运行节能监控优化系统技术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12水泥企业用能管理优化技术之二:水泥企业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建材行业水泥、建材等工业信息领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13浮法玻璃炉窑全氧助燃装备技术建材行业浮法玻璃生产线《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15水泥熟料烧成系统优化技术建材行业水泥孰料烧成工序《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19保温技术之二:陶瓷纳米纤维保温技术建材行业工业领域管道或窑炉高(低)温工程防火隔热《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122利用CO2替代HFCs发泡生产挤塑板技术建材行业挤塑板生产《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二批)24全氧燃烧玻璃窑炉工艺及产业化技术建材行业玻璃制造《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5陶瓷原料干法制粉技术建材行业陶瓷原料制备《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6新型梯度复合保温技术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玻璃熔窑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水泥生料助磨剂技术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窑生料粉磨、分解和烧成工序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33I.4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参考目录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氧气底吹熔炼技术有色金属行业铅冶炼企业,规模5-20万t/a均可,亦适用于铜及其它硫化矿物的提取冶金企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7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有色金属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电解铝生产企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62节能高效强化电解平行流技术有色金属行业电解精炼工序《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69罐式煅烧炉密封改造技术有色金属行业碳素行业《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23降低铝电解生产全过程全氟化碳(PFCs)排放技术有色金属行业铝电解《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25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稀土化合物新技术有色金属行业稀土湿法冶炼分离与稀土氧化物生产《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二批)26电解铝预焙阳极纳米陶瓷基高温防氧化涂层保护技术有色金属行业电解铝预焙阳极高温防氧化《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26旋浮铜冶炼节能减碳技术有色金属行业铜冶炼《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4侧顶吹双炉连续炼铜技术有色金属行业铜精矿冶炼工序熔炼和吹炼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有色重金属冶炼烟气洗涤污酸废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有色重金属冶炼烟气洗涤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氟氯等污酸废水资源化利用《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年)734I.5化工、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参考目录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变换气制碱及其清洗新工艺技术化工行业化工行业联合制碱企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72模块化梯级回热式清洁燃煤气化技术化工行业煤气化领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76节能型尿素生产技术石化行业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装置改造或新建《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83煤气化多联产燃气轮机发电技术化工行业煤化工领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84新型吸收式热变换器技术石化行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85高效复合型蒸发式冷却(凝)器技术石化行业甲醇、合成氨、尿素等生产过程中工艺气体冷却、冷凝。电力等其他工业乏汽的凝结回收系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86高辐射覆层技术石化行业石油、化工、冶金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0石化企业能源平衡与优化调度技术石化行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1芳烃装置低温热回收发电技术石化行业芳烃装置低温热回收《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2黄磷生产过程余热利用及尾气发电(供热)技术化工行业黄磷生产《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3硝酸生产反应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化工行业硝酸生产流程的能量回收《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6车用燃油清洁增效技术石化行业燃料油添加剂《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8大型往复式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技术石化行业炼油、煤化工等领域大型工艺往复压缩机《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9等离子体焚烧处理三氟甲烷(HFC-23)技术化工行业HFC处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2635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HFC-23高温焚烧分解技术化工行业HFC处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27应用副产四氯化碳制备含氟单体三氟丙烯技术化工行业有机硅《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28二氧化碳捕集生产小苏打技术化工行业CCUS《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一批)30PH型智能化扩容蒸发器技术化工行业《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二批)16新型高效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石油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四批)34乙烯裂解炉节能技术石化化工行业乙烯裂解炉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半水-二水湿法磷酸技术石化化工行业湿法磷酸工艺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有机固废绿色高效裂解节能技术及装备石化化工行业有机固废裂解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冷热联供技术化工、制药、电子、矿山等领域中具有脱水、低温干燥、材料、环保制冷、制热等冷热负荷需求的场合《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3联碱工业煅烧余热回收应用于结晶冷却高效节能技术及装置联碱法纯碱生产,应用于纯碱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技术项目《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1电石法氯乙烯合成用纳米型低固汞触媒循环利用技术电石法氯乙烯合成用乙炔氢氯化催化剂领域《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12合成革DMF废水低温高效精馏与两级MVR压缩机耦合节能减排技术合成革行业含高浓度DMF废水分离回收与综合治理《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2236I.6钢铁行业低碳技术参考目录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炼焦煤调湿风选技术钢铁行业焦化行业及煤化工行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4大型焦炉用新型高导热高致密硅砖节能技术钢铁行业焦化行业大型焦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9焦炉炭化室荒气回收和压力自动调节技术钢铁行业钢铁和化工行业焦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1高温高压干熄焦装置适用于年产焦炭190万t及以上的焦化厂《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29钢铁行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钢铁行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0环冷机液密封技术钢铁行业烧结工序烧结矿冷却《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3烧结余热能量回收驱动技术(SHRT技术)钢铁行业冶金行业余压余热能量回收《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7烧结废气余热循环利用工艺技术钢铁行业烧结《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3炼铁高炉鼓风除湿节能技术钢铁行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6高炉冲渣水直接换热回收余热技术钢铁行业冶金行业炼铁、炼铜等生产过程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0基于炉腹煤气量指数优化的智能化大型高炉节能技术钢铁行业,高炉炼铁《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6旋切式高风温顶燃热风炉节能技术钢铁行业大型高炉的热风炉改造《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4转炉煤气干法回收技术转炉一次烟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1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盘螺生产技术冶金行业高强钢筋生产,用于建筑、预制构件、高铁轨枕、路基等应用领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低碳部分)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钢铁行业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不稳定、不连续余热资源回收《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937技术名称适用范围出处火电厂凝汽器真空保持节能系统技术余热发电机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9煤气透平与电动机同轴驱动高炉鼓风机技术(BPRT技术)钢铁行业冶金行业余热余压能量回收《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7燃气轮机值班燃料替代技术钢铁行业CCPP应用领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6蓄热式转底炉处理冶金粉尘回收铁锌技术钢铁冶金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铁、锌粉尘、除尘灰和污泥等固废的综合利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2无旁通不成对换向蓄热燃烧节能技术钢铁行业工业炉窑《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3钢铁行业能源管控技术钢铁行业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企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5螺杆膨胀动力驱动节能技术钢铁行业工业低品位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37加热炉黑体技术强化辐射节能技术钢铁行业各种加热炉《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0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优化技术钢铁行业炭素环式焙烧炉燃烧系统及炉盖节能改造《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42无引风机无换向阀蓄热燃烧节能技术冶金行业钢(铁)包、中间包烘烤器;加热炉、退火炉、淬火炉等;石油化工、电力行业火焰燃烧节能应用领域《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节能部分)54冷却塔竹格淋水填料技术电力、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小型循环水冷却塔《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低碳部分)富含一氧化碳(CO)的气态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钢铁、化工等行业CO回收利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本低碳部分)大型转炉洁净钢高效绿色冶炼技术钢铁行业减污折叠滤筒节能技术钢铁行业冶炼工序复合吹炼节能技术改造钢铁行业除尘工序节能技术改造《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钢铁烧结烟气内循环减污降碳协同技术钢铁行业带式烧结机的烟气综合治理《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目录(2022)》638附录J(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国民经济行业及分类代码温室气体种类温室气体产生环节温室气体排放类型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温室气体排放量所属行业温室气体评价绩效参考值减污降碳措施1排放类型为燃料燃烧、工业过程排放、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等。2温室气体排放绩效依据附录F.2选取3改扩建项目应分别给出建设项目及现有工程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排放量4概括总结拟建项目采取的减污降碳措施39附录K(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排放类型监测参数监测设备名称及位置监测频次数据记录频次数据记录负责部门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净购入电力和热力1原辅料含碳量若不实测,应明确不需监测,给出默认取值2监测内容、频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